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精神文明报》关注“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的遵义实践

《精神文明报》关注“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的遵义实践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委、市人民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共贵州省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部署要求,在总结、提升“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以“四兴四更”为抓手,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的遵义实践。

四在农家”

助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为社会提供了历练成功的“遵义经验”

“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二十二年前,遵义市持续深入开展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让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十二年一路见证,富在农家增收入。遵义市坚持把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富裕农民摆在首位,重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重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围绕茶叶、辣椒、竹、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加快发展“八大产业”,筑巢引凤引导发展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带动型农业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各创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0多元。

二十二年一路见证,学在农家长智慧。遵义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道德讲堂和农村综合文化中心等载体作用,大力推进党的声音进农村,所有创建示范点和335个农民文化家园及村综合文化中心实现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道德讲堂、积德榜全覆盖。同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帮助农民掌握2—3门农业适用技术和1种以上非农技能,帮助广大农民转变了发展观念、找到了增收致富门路。

遵义市播州区芶江镇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舞龙迎新春活动。

二十二年一路见证,乐在农家爽精神。遵义市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加强基层民主、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充分依靠群众主体,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农民做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主人,践行总结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余庆经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寨管家”湄潭经验,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5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80人入选“中国好人”,346人入选“贵州好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全市村镇总数92%,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在黔北大地,带动了文明乡风。

二十二年一路见证,美在农家展新貌。遵义市坚持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黔北民居和“四有五通三改三建”为切入点,以农村“五乱”为重点开展“整脏治乱”,大力实施“农村新型社区”打造工程,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市2个县、15个乡镇、150个村入选全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美景。

全市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遵义市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中,“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四在农家”创建,覆盖全市226个乡镇130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占全市农民总数的90%以上。

    “四兴四更”

    助力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总结经验提升品质探索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遵义实践”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时代给出的新问卷,遵义如何作答?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好“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遵义市以产业兴村更富裕推动富在农家增收入、以人才兴村更乐业推动学在农家长智慧、以文化兴村更自信推动乐在农家爽精神、以生态兴村更美丽推动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四兴四更”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提升“四在农家”“富、学、乐、美”内涵,打造能借鉴、可、易推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品牌,助推遵义市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航拍图。

从2022年开始,遵义市结合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中央、省、市文明村创建,在全市范围内明确67个村作为市级创建示范村、234个村作为县级创建示范村,探索一条符合遵义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

市文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四兴四更’为抓手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就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聚焦农村薄弱环节,补上‘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载体。”

    从“四在农家”到“四兴四更”

    遵义市的乡村振兴建设走上了新征程

以产业兴村更富裕,推动富在农家增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遵义紧紧围绕“产业兴旺”总体要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统筹山区坝区林区,深化“一县一业”,做大做强“农业八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扶持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实做大做强,千方百计提高农村群众的收入。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稻加鸭基地喜获丰收。

遵义是我国种植和食用辣椒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贵州辣椒主产地,近年来,遵义大力推进辣椒产业“接二连三”,培育壮大辣椒加工企业130余家,年加工辣椒制品40余万吨。此外,遵义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辣椒集散交易中心,年干椒交易量50余万吨,辣椒年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从最初的简单调味品加工,到以辣椒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风生水起,再到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格局加速构建,一颗小辣椒,撑起了黔北一项富民兴农的大产业。

今年8月24日至25日,以“生态贵椒·香辣天下”为主题的第8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举行,至此,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签订合作意向项目550余个,累计金额211亿元,打造了贵州遵义辣博会会展品牌。

地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的涪洋镇依山傍水,洪渡河流域的涪洋河流经此处,天朗水清。好山好水养好鱼,河边的小坪村依托生态良好、水资源富集的优势,建设了小坪冷水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这里也是贵州全省规模最大的流水池养鱼基地。基地通过企业带动、品牌引领、群众参与,建立“品牌鲟鱼+生态稻花鱼”多品种养殖模式,发展流水养鱼100亩,产出的生态鱼已销售到贵阳、重庆、广州等地,搭建群众养殖致富桥。

村民冉光容现在既是农民也是渔民,平时除了种地,还多了一个活儿——喂鱼,不仅有固定工资拿,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小坪村以生态养鱼产业为主,延伸发展产业链,并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资金入股,村集体每年可保底分红40万元以上。

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涪洋镇小坪村生态养鱼喜获丰收。

小坪村以生态养鱼产业为主,延伸发展产业链,并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资金入股,村集体每年可保底分红40万元以上。该村目前正在渔业项目附近建设二期工程,发展稻田养鱼,带动漂流、休闲避暑等农旅一体项目,持续推进以水养鱼,以渔富民。

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发轫之地、“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体验服务,并在核心区打造22亩田园农耕文化体验园,为村民增收打下长远基础。

借助全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打造,青杠坡村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农户进入村集体经济产业务工,增加农户收入渠道。采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发展种植“红军柚”2300亩,在柚子种植基础上,发展特色产品初深加工,形成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村里还与茅台集团、习酒集团、珠海市英杰维特公司等企业合作,打造青杠坡村电商平台,提升品牌包装及品牌体系服务,多种形式全面宣传青杠坡村红色品牌,提高青杠坡村轻工业品牌辨识度。通过销售青杠坡村农特产品,今年村集体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00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在遵义,各个村都有自己的产业兴村故事,一个个村庄的产业链连接起了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的曲线。今年上半年,遵义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60.04亿元,同比增长3.2%,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89.1亿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3%。

以人才兴村更乐业,推动学在农家长智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遵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组织、人才振兴。2020年2月,遵义市启动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培养“双培养”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一支“思想有高度、带富有路子、治理有方法、群众有口碑、发展有潜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道真自治县河口镇梅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勇就是众多乡村振兴领军人才中的一员。在村里,村民都叫他“菇书记”。常言道,常有叫错的名字,少有叫错的外号。群众对张勇的称呼,正来源于他对村里蘑菇种植的上心——从组织发动、技术指导、宣传营销,他都亲力亲为。在他的带领带动下,梅江村发展种植了羊肚菌、香菇、花椒、生态水稻、高粱、柑橘、葡萄、辣椒等产业,村集体纯收入超过30万元。

在实施“双培养”工程的同时,遵义加大乡村人才政策扶持,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畅通人才、智力、技术、服务进乡村通道,推动人才向乡村流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进乡村振兴中来,让乡村群英荟萃、人才涌流,成为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

曾经在外跑过货车、包过工程的方勇,因为对家乡的感情,选择回到家乡桐梓县大河镇七二社区,成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回乡以后,方勇利用自己做工程的经验,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工程。现在他的目光放在了乡村旅游上,依托七十二道拐、马料滩瀑布、龙洞湾水源地等旅游资源,打造开发休闲旅游景区。如今社区发展乡村旅馆50余家,床位3500余张,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今年游客人数猛增,预计旅游年收入超过千万元,群众的钱包越来越鼓,方勇对家乡未来也是信心满满。

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七二社区“七十二道拐”景色。

培养“乡土人才”,引进“特需人才”,回流“主体人才”……遵义持续夯实乡村人才队伍,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以文化兴村更自信,推动乐在农家爽精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乡村振兴方能形成合力。遵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利用,积极培育乡村文化新产业新业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今年4月,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区获批“探索移风易俗新举措新办法”试验任务,成为全国唯一承担此项任务的试验区。选择这里作为试验区,一个明显的理由就是,移风易俗的探索实践早已在这里广泛开展,树立文明新风已经成为干部和群众的共识。

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开展欧标茶园现场技术培训。

“车不过十,礼不过百”,这是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村民耳熟能详的村规民约。2020年,针对低俗婚闹、厚葬薄养等农村不良风气,社区探索开展移风易俗,率先成立“红白理事会”,从农村党员、乡贤寨老、村民代表等人员中挑选“理事”能人,既制止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陋习,也为村民操办婚丧酒席提供服务,文明办事的上红榜,不文明的上黑榜,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落花屯社区自红白理事会建立以来,没有1户违反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居民公约。据统计,通过红白理事会监督服务,村里红白事操办方户均节约1万元以上,干部及群众一年吃酒也节约不少开支,实现了“双节约”。

目前,以红白理事会助推移风易俗这一治理经验已在湄潭137个村(社区)落地生根,其他县(市、区)也纷纷前来取经。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湄潭“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红白理事会助推乡村治理的经验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并入选《2021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如今,遵义各县(市、区)均已制定移风易俗细化方案和红白事倡导性标准,全市2093个村(社区)均已建立红白理事会,实现市、县、镇(乡)、村(社区)四级移风易俗工作部署全覆盖。

在不良风气的同时,遵义乡村也不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特色文化,弘扬乡风文明,凝聚农村文化自信。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以沙滩文化闻名的新蒲新区新舟镇沙滩村,不到3平方公里的村落,坐拥众多历史文化古迹,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沙滩村,在传承过程中家家户户都形成了自家的家训。村民王本贵将“重孝重道,互敬互爱,不贪不懒,健康平安”的家训牌摆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教育子女传承优良家风。

沙滩村通过“晒”家风“传”家训,先后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组织红色家书诵读、美丽庭院创建、快板童谣创作等系列活动,把沙滩文化的精髓融入道德建设,汲取先贤人文精神,让诗书礼仪深入人心。

以生态兴村更美丽,推动美在农家展新貌。遵义市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加大农村“五乱”整治力度,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营造乡村美好环境。

遵义市赤水市官渡镇开展“文明农家”表扬活动。

曾经的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村人多地少,农作物单位产量低,过度开垦,导致生态被破坏,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涝旱灾害时有发生,群众生产生活较为困难,不少人只有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

痛定思痛,凤凰村从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改善三方面开展整治,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的凤凰村村庄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已然凤凰涅槃。47岁的明方军是地地道道的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村村民,他说:“没有改建之前,抚养孩子读书都要靠各种借款,现在这边环境变好了,土地流转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笔钱,我自己开了农家乐,每逢五一、国庆旅游旺季,可以接待几十桌。”

凤凰村的变化是遵义大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村容村貌的一个缩影。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打造“两山论”实践样板市的目标,遵义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培育发展绿色经济,让广袤乡村成为广大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遵义市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加大农村“五乱”整治力度,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促进文明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乡村美好环境。

承载着乡愁的乡村,是农村群众幸福的根本。

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贵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8月闭幕的中共遵义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列、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前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前列、在实现生态文明上走前列、在推进社会治理上走前列为总体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锚定绘就的蓝图,遵义市正由表及里、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黔

北大地上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遵义实践。

来源:精神文明报

编辑:杨露丨责编:胡笳丨编审:徐飞

为您推荐

☞遵义五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

☞【乡风文明】河口镇:“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