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找工作有多难?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王昕 孙妍
裸辞后考公的范伟文,四次失利没能成功“上岸”,本以为找到一份国家机关外包公司的工作也算“半上岸”,没想到刚稳定半年又被拖欠2个月工资,无奈之下,他盘算着待到7月,若工资仍无常发放,只能再找下一份工作。
但范伟文还没意识到,即将到来的7月,“待业族”将与应届毕业生相遇,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长82万人,创历史新高。据智联招聘数据,2023届毕业生只有50.4%已拿到offer。
河南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河南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方案》明确,5月至8月“百日冲刺”期间,各高校要进一步实施“百万岗位护航计划”,努力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确保在8月31日前,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毕业生,全部落实就业去向;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长期未就业毕业生要实现动态清零。
01 本科生求职竟最尴尬
临近毕业季,潘华比毕业生们更焦虑,他负责某一本高校新闻系就业工作,访企拓岗成为他的工作焦点,“2023年6月毕业的学生,目前拿到offer的只有20%左右。”潘华无奈地说道,除了医学院以外,其他学院的就业率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20.4%,这也是24岁以下青年失业率首破20%,这一数据更多体现的是低学历人群。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6~24岁人口剔除在读生后,青年求职中低学历占比达七成。随着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聚集最多青年就业人员的行业复苏,这一群体的就业形势正在慢慢好转。
智联招聘《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本科生的求职进展不佳,只有47.5%的2023届应届毕业本科生获得offer,低于硕博生的56.7%和大专生的54.4%。
本科生为什么会成为求职市场最尴尬的存在?从客观来说,白领岗位更青睐高学历人才,而蓝领岗位更偏好技术型毕业生;从主观来说,大多本科毕业生不具有且不愿意接受实用技术型岗位,只能与更高学历毕业生竞争。
2022年,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本科学历已不再是“香饽饽”。
今年,肖丽也成为了两亿分之一,她是上海排名前五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在参加毕业去向分享班会前,她根本就不相信4月从上海某高校内部会议流出的数据,上海高校2023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都很低。“我们班一半同学70多人选择勇闯求职市场,只有6人拿到了offer,考研保研比率达到了40%。”参加完班会后,她重新审视了之前流传的数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此前,肖丽已经在上海求职市场里到处碰壁,最震撼她的是,上海某小型律所HR直截了当地告诉她,由于求职者供大于需,律所目前只招清华、北大的应届毕业生。抱着“慢就业”的念头回到浙江老家,她十分理想化地畅想着未来:“本想当45度青年,回小城市开个咖啡店,卷不动也不躺平。”但她父母并不支持她创业开小店,没了“天使投资人”就先求职攒钱,没想到现实又给了她重重一击。
在房地产、教育等行业需求退坡后,小城市的就业空间也变得十分狭窄,她绝大多数高中同学都挤破脑袋想进当地国企和事业单位。三年前,肖丽父亲所在的城投集团还招收大专毕业生,去年已经将学历门槛提高到研究生。
跟肖丽一样回三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以至于三线以下城市求职增幅最高。《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数据显示,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外,最热门的仍是杭州、南京、成都、苏州等新一线城市。
02 毕业的尽头是考研和考公
蒋凯已经准备好“二战”,第一次考研失利后,他母亲甚至陪着社恐的他去招聘会面试。“面试官你别看我们家蒋凯不善言辞,但他干活是十分稳重的”,听到母亲说这句话时,蒋凯心里十分难过。
在招聘会上,国企摊位前的求职者总是络绎不绝,也只有国企是只收简历不面试的,绝大多数民企都是现场面试。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国企竟然重新成为毕业生首选,2023届应届毕业生有46.7%想进国有企业。
裸辞后四次考公失利的范伟文,已经对工资正常发放不抱太大希望,他也没有勇气再次裸辞,这几日准备海投简历,不过他的下一个求职意向仍是国有企业。
蒋凯们和范伟文们相遇在今年求稳的求职市场。
朱萍是广东某普通一本高校中文系的教务员,在她看来,中文系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文科生比理工科的就业道路更窄,“毕业的尽头就是考研、考公,学生一入学就各种卷,考教师资格证、参加项目和竞赛等,现在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反倒成了少数派,考研失利的还会选择再战。”在她看来,00后毕业生是迷茫而清醒的。
本科生求职成功率其实是有很明显的高低排序的,普通一本比双一流、专科院校劣势,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比普通一本更为劣势。在选择是否继续深造时,“文转码”成为新现象,从智联招聘的调查来看,非数字专业毕业生有14.9%选择转向数字类专业,而67%表示感兴趣但缺乏基础无法胜任。
蒋凯本科就读的学校只是普通二本,但是他的专业是计算机,从同班同学的毕业去向来看,一半同学考研、考公,一半同学找工作,就业率反倒高于朱萍所在的普通一本文科专业。
今年春招大学生简历同比增长67.1%,平均每81人竞争一个岗位。
然而,条条路都是狭窄的。今年考研人数达到了高考人数的45%,474万人加入考研大军,2010年考研报名人数还只有141万,根据新东方《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2022年和2023年的报录比为5.6、5.7,相当于每6人录取1人;考公报名过审259.8万人,平均每70人竞争一个岗位,而范伟文报考的上海公务员岗位竞争比是250:1;教师资格证报名1144.2万人次,10年翻了66倍。
03 粉饰的数据 错位的需求
卢言是上海某民营企业的合伙人,最近他和另一位合伙人收到了同样的求助,“我的侄子,我合伙人的外甥,几乎同一时间让我们帮忙签订一份虚假的三方合同,但我拒绝了。”
最让卢言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两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决定考研。
“我们学校的就业率KPI一直都是90%,但现在临近毕业,我们只完成了20%的进度,难度可想而知。”潘华道出了粉饰数据背后的现实。
图源:pixabay
在走访企业时,潘华发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虽然企业的岗位需求量确实大幅度下降,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学生的择业习惯发生了改变,在大学工作十几年,他发现如今学生求稳的心态越来越强,一边找体制内职业,一边找高薪职业,特别重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要的已经不单单是一份工作。
“你们是不是只招研究生?是不是最看重实习经历?”从潘华抛出的问题来看,他十分清楚新闻传媒行业的招聘需求,但是面对上了3年网课、拿着单薄简历的大量学生,潘华也十分为难。
对Z世代来说,较为稳固的家庭物质基础给他们创造了更大的就业选择底气,只有57.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选择慢就业(暂无具体打算)的高达18.9%,选择自由职业的也搞到13.2%。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回暖,同比增长4.5%。随着建筑业、旅游业、零售批发业、文化娱乐业、租赁服务等行业景气度回升,24岁以下低学历青年人的就业情况正在恢复。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新增劳动力,大学生就业却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粉饰的数据,错位的需求,大学生正在卷入一场巨大的求职挑战赛,环境和观念都将被重塑。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智联招聘 pixabay 东方IC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