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依靠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多家银行透露数字金融布局方向

依靠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多家银行透露数字金融布局方向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造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数字银行,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已成为行业共识。

  近期,在上市银行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报告中,“数字化”几乎是各家银行业务布局的标配。“全球经济形态正逐步向数字化转型,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适应金融市场变革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银行需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和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客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金融将迎重点布局

  “下一阶段,中国银行将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基础支撑作用,提高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业务数字化服务质效,积极服务产业数字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中行的理念和布局在银行机构中很有代表性,数字金融目前成为各家银行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的有效方法。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银行机构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实现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的过程中,数字化无疑发挥着基础且关键的作用。“六大行持续聚焦数字化转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和资源布局能力,切实助力控制成本,稳妥压降获客成本,控制成本收入比保持在合理水平。”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分析说。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数字化领域已相继取得一定成果。接下来,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赋能自身业务发展,是摆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个PAD走天下”已经是农业银行个贷、“三农”等领域客户经理办贷的现实写照,这无疑得益于数字化经营工具的不断完善。记者在农行业绩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农行数字化转型继续走深走实:发布掌银9.0版本,个人手机银行注册客户5.12亿户,月活跃客户数量(MAU)达2.13亿户,实现三年翻一番,连续34个月保持可比同业领先;线上信贷“农银e贷”余额4.25万亿元,增速39%;互联网高频场景数量达4.2万,增速34.5%;“农银思享”平台用户总量突破2.6万户。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多家商业银行在去年发布和推出了升级版手机银行。“手机银行已经成为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成果的一个缩影。”杜阳表示。

  据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该行加快“十四五”IT规划实施,以“新核心+十大项目群”为重点,不断加快企业级中台建设,全年实现手机银行9.0、同业合作平台、数字员工系统等382项工程投产上线,利用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建设银行年报显示,该行优化手机银行、建行生活“双子星”企业级平台,月活用户超2亿户,日活跃客户规模达2600万户。“双子星”企业级平台支持惠民生、促消费,累计服务217个城市政府开展促消费活动,拉动民生消费62.02亿元。

  中国银行通过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发挥自身全球化、综合化特色优势。2023年,该行发布境外个人手机银行6.0版本,为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行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提高了中行在当地市场的线上服务能力。“中银e企赢”平台累计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近5万家企业提供“融资+融智”的跨境撮合综合服务,助力达成合作意向近4000项。

  此外,《金融时报》记者在工商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获悉,该行加速数字化转型,挂牌成立数字普惠中心;持续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锻造工商银行新质生产力;新一代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可用率保持在99.99%以上的高水平;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建成千亿级AI大模型技术体系。

  创新技术应用持续扩大

  “为了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2024年,邮储银行将持续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新动能。一是推动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高;二是推动数智化水平加快提升;三是实现创新技术应用持续扩大。”邮储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IDC发布的《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报告显示,我国银行业90%以上的业务已实现线上化;我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量达到5.1亿。数字金融的蓬勃兴起有效激发了金融创新活力,金融服务宽度和广度显著提高。

  对于商业银行如何继续走好接下来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多位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态。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农行将统筹好当下经营和未来发展,特别重要的是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未来发展打造坚实的科技支撑。农行将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全面实现分布式架构转型,提升数据中心规模容量和算力,持续构建数据驱动的业务经营模式。

  孟茜表示,中国银行将深耕数据和科技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助力提质增效降本;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技术架构转型和人才培养;通过科技体系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改革,不断提高科技产出效能,筑牢网络安全和生产安全防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