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阳光氢能发布了首台“数智化”大型电解槽,公司称,在数字能源转型与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电解槽的“数智”蝶变,将大力助推绿氢规模化发展和多元场景的应用。
在发布现场,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氢能产业整体已迈入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创新,提高电解槽等核心装备的效率、智能化和可靠性,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总经理助理肖晨江指出,氢能将在我国重工业、中重型运输、建筑供暖等难以脱碳的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绿氢产业规模化发展将驱动制氢装备数字化转型。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综合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宏铎提出,风光制绿色氢氨醇是“双碳”目标下重要减碳路径,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绿氢制备系统可持续性、自洽性,增强绿氢经济性。他表示,“数智”电解槽的诞生,将助力实现绿色氢氨醇工艺生产全流程的模拟仿真及数字孪生。
据阳光氢能介绍,公司发挥在基础研究、能量管理技术上的优势,在催化剂、电极、垫片等关键材料和流场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采用根生长技术,研发出高催化活性、强抗启停能力、防脱落的耐反向电流新型电极;通过超算算力和流场PIV可视化进行流体仿真验证,进一步优化了流场设计。
更重要的是,阳光氢能创新开发了SMS1000电解槽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景监控、安全防控、五维健康管理三大功能。通过全景监控,实时掌握电解槽状态;建立多层级安全防控,实现智能分析,提前预警;进行五维健康度分析,构建全方位评估体系。这些“数智”功能,将为规模化场站集群控制提供优化方案,大大提升制氢效率,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氢能已建成20MW水电解制氢实证基地,该实证基地已获得TÜV莱茵颁发的目击实验室资格证书。截至目前,这款电解槽已在实证基地稳定运行了1000小时以上,并由国内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DEKRA德凯进行了全面测试。会上,德凯可再生能源组件及氢能总监路一鸣公布了各项测试数据,并为阳光氢能颁发了产品认证证书。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