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古今中外,能成就一番大业的,几乎都遭受过不一般的磨难。
“湾仔码头”水饺的创始人藏健和,也没有逃过这一定律。
她自小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谋生,在不懈努力下,家里的生活稍微有了好转,她才敢恋爱结婚。
婚后的生活还算幸福美满,丈夫是个泰国医生,他们很快就有了两个女儿,婚后第6年,丈夫回了泰国,一去不回。
无奈之下,她带着两个女儿去泰国投奔,却遭对方抛弃。
身无分文的她,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在香港开始艰难的创业之路。
最终,藏健和凭借努力和坚韧,创建了“湾仔码头”水饺品牌,身价50亿,成为传奇式人物。
1945年,藏健和出生于山东一个小村庄。
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养活,过得异常艰难。
藏健和从小就非常懂事,5岁就能下地帮母亲干农活了,7岁就会剥玉米,10岁时饭做得比妈妈还要好吃。
除了能干,藏健和还是个嘴甜心善的小姑娘,村里的大妈大婶提起她,都喜欢得不得了。
可惜这样平淡的日子,还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
1959年,藏健和14岁,自然灾难从天而降,家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父亲去了台湾谋生路,音信全无,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
为了讨口饭吃,母亲带着她和妹妹离开日照,辗转落脚青岛,靠缝裤脚赚取点手工费维持一家人的开支。
缝纫的活计还算可以,为了多赚点钱,母亲经常点着煤油灯干活到深夜,眼睛熬得布满血丝。
看着母亲每天辛苦劳作,藏健和于心不忍,她要为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藏健和辍学去了医院做护工,为了多拿钱补贴家用,她加班加点抢着干工作。
在她和母亲的努力下,一家人的日子总算好了起来,妹妹也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工作。
1967年,22岁的藏健和在同事的撮合下,与来自泰国的援华医生相恋,很快就修成正果,步入婚姻。
婚后的生活甜蜜幸福,他们很快就有了爱情结晶,四年后,又有了小女儿。
如果日子就这样安静地度过,想必藏健和的一生,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波澜不惊了。
可熟悉的一切,偏偏在这时就出现了变化。
1974年,藏健和丈夫的父亲病逝的消息,从泰国传来。
作为家中的长子,丈夫必须回泰国去送父亲一程。
丈夫离开前,多次叮嘱藏健和不必担心,自己处理完家里边的事务,就会接她们母女三人去泰国生活。
藏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苦苦支撑,等了丈夫三年,却不见丈夫的踪影。
无奈之下,1977年,藏健和带着两个女儿,踏上了去泰国的寻夫之路。
好不容易找到丈夫,意想不到的一幕让她傻眼了。
丈夫已与另一个女人结婚生子。
泰国是个一夫多妻的国家,看到藏健和带着两个女儿找上门来,婆婆强硬地表示:我们家做丝绸生意多年,家底丰厚,就缺孙子。
该何去何从?藏健和一时难以定夺。
看着婆婆对两个女儿的嫌弃,再看看丈夫对另一个妻子的关爱,藏健和心如刀割,与别人同享一夫的日子,即使钱再多,自己也没法过下去的。
她毅然决然拉着两个女儿,逃离了那个家,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回家之路。
在香港转机时,她想到,国内还动荡不安,百废待兴,自己又辞了职,回去也没地落脚,倒不如就在香港找个事做。
主意已定,藏健和带着两个女儿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街头来回奔波,终于在铜锣湾找到了个4平米的小房子,落了脚。
她不会说英语,听不懂香港话,为了找工作,只能跟人瞎比划。
最后终于找了别人都不愿意干的洗碗、洗厕所的酒店杂工,月薪600,藏健和二话没说,就上岗了。
可这点钱完全不够三个人开销,她又打了两份工,早上去给病人,晚上11点酒店收工后再去洗电车。
三份工终于可以勉强维持3人的生活了,除了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藏健和非常满足。
只要能让两个女儿上学,看着她们快乐长大,她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可这样的奢求,还是被一次意外残忍打断了。
一次,藏健和在酒店搬重箱子时,意外跌倒,腰骨裂伤。
这次事故,不但让她丢掉了工作,还查出了患有严重糖尿病。
藏健和想要从老板那里拿到工伤赔偿,老板不但不给还出口伤人:你无非就是想讹钱。
气得藏健和请来律师,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权益4500元工资。
有人建议她可以申请当地福利“公援金”,藏健和一口回绝了,她要靠着自己站起来,这样孩子做人也能挺直腰杆。
越是优秀的人,越不愿接受命运的摆布。在他们骨子里,只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倔强的藏健和,出院后一直在寻找出路。
一天,她想给两个女儿改善一下生活,就包了些饺子,一端上桌,女儿就赞不绝口:
妈妈包的饺子真好吃。
听了女儿的称赞,藏健和眼前一亮,何不在街头卖饺子养活自己呢。
说干就干,藏健和马上上街考察,选择了湾仔码头出摊做生意。
她买不起手推车,就在垃圾堆里捡了些木板自己做了个,带着两个女儿加入了小商小贩的行业。
可第一次推着车上街的时候,胆怯和害羞让藏健和心里一直过不了关,觉得周围人一直在盯着自己看。
从湾仔到湾仔码头,15分钟的路程,走得特别漫长,她心里不时有个念头闪过,自己怎么沦落到如此地步,靠上街卖饭求生。
藏健和一直低着头包饺子,但心里,一直在期盼,能有人主动上前来买。
正在这时,走过来5个抱着球的年轻人,急着想吃点东西回家睡觉。
藏健和连忙打手势说:很快就好。
第一次来吃饭的顾客的反应,直接决定了藏健和以后的生意能否红火起来。
藏健和手忙脚乱地把饺子端过去,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几个年轻人的反馈。
突然听到一个人大声说了一声:“哇,好好吃呀!”
听着这句熟悉的广东话,藏健和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时其他几个年轻人也纷纷赞叹说,真得太好吃了。
藏健和如释重负,能得到认可,自己和女儿以后的生活就有了着落。
她每天尽心尽力,把摊位打理得干干净净,饺子包得香气四溢,引来了更多食客的到来。
一次,有个食客要了份饺子,只吃了里面的馅,皮全放在碗里了。
藏健和很是不解,连忙上前问原因,顾客说,饺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吃得下?
回家以后,藏健和就不睡觉地改造实验,直到做出了皮薄筋道的可口饺子。
饺子皮有了改善,顾客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其中就有一个顾客是《文汇报》的专栏作者。
经他这么一宣传,水饺皇后的名气传遍了大街小巷,前来吃水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藏健和为自己的水饺取名“湾仔码头”水饺,做起了自己的品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藏健和用多年的努力打拼,终于迎来生意的无比兴隆。
1982年,有人看到了她身上潜伏的巨大商机,主动找上门来,想要与她一起合作。
来者是日本最大零售商大丸百货的老板,因为女儿平时吃东西特别挑剔,可对藏健和的水饺却特别喜欢,一口气就吃了20多个。
他提出可以帮藏健和建水饺工厂,提供设备,唯一的要求就是贴他们的商标。
藏健和一想,自己辛苦多年开发的品牌,绝不能拱手让给日本人,她一口回绝了:“不行!我在湾仔码头起家,我的水饺只能叫湾仔码头!”
看她意志坚决,对方只好按着她的意思保留了品牌名字,也答应包装上留她的电话和地址。
看着自己的水饺越来越火,藏健和又有了新的想法。
藏健和决定增加产量,让更多顾客吃上她做的水饺。
1985年,她创建了第一家工厂,开始大规模生产“湾仔码头”水饺。
藏健和一直不忘初心,坚持把水饺做到最好。
一次,员工因面粉不够,直接往里面渗水的事,让她火冒三丈。
她当即销毁了那批饺子,并再次当着全体员工的面重申:味道一直是品牌的保障,绝不允许在湾仔码头水饺里出现“随便”二字。
还有一次,顾客打来电话说煮的两盒水饺全部开了口,藏健和马上调查原因,后来发现原来是新来的工人在培训时没有掌握技能,饺子包得不好。
了解了情况,她马上解决此事,杜绝了隐患。
正是在这样不间断的努力和对品牌严苛的要求下,藏健和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
1997年,藏健和与美国Pillury食品公司合作,在上海、广州建立了厂房,她的“湾仔码头”水饺也远销世界各地。
此时,藏健和的身价已达到50亿。
但她从未满足,她说:
“生活就像爬山,今天我爬了一半,但我并不满足,我并不认为我成功了,因为我前面还有人,一个企业家永远不可以封顶。”
2019年,73岁的藏健和去世。
但她不折不扣、不屈不挠的经历,和她传奇的一生,给无数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End.
作者:Jenny乔主创团作者米粒
参考资料:
华商韬略: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水饺皇后“藏健和的人生传奇
益美传媒:藏健和,湾仔码头“水饺皇后”
百度百科:藏健和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