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外延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关于生命和疾病的知识以及与这些知识相关的实践、技能等表现形式”,这一表述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具体包括中医对生命疾病认知观念、中医诊法、中药知识与炮制技艺、中医组方理论与制剂技艺、中医疗法、中医养生方法、医药卫生民俗等内容。
在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的表述中,明确传承的主体为中华民族,并强调“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代代传承发展”,指出了中医活态性的传承发展,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构成其文化认同的重要一环,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视为其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侧重于申明其民族性及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中华民族所持有并传承发展,同时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是民族凝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传统知识与实践居于社区文化和身份的核心地位”,“保护世界观或信仰体系比保护自然环境更具挑战性”。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知识与实践的生存延续受到威胁;而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知识的利用,往往导向了不当开发、利益侵害的误区。个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传统”缺乏足够的尊重和承认,另一方面更在于传统“宇宙观”、“生命观”的衰落。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