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饺子成为中国人春节的当家食品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代社会大动荡,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稳定,新年日期确立,正月初一吃饺子形成。从汉到南北朝,过年习俗愈演愈烈。
饺子下酒,越吃越有,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嘿嘿!
明朝的《明宫史·史集》记载除夕吃饺子情景,“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春节是最富诗意的节日,以春季之始作为一年的开头,迎接新年也就是迎接春天。所以过年是中国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一大节日,既喜悦又神圣,如鲁迅所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人们把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丰硕、冬的收藏一起酿成浓酽的喜悦与香甜、四季企盼和期待都凝缩在这一天,父母把积攒了一年的快乐合盘托出。出门在外的儿女们不管阳光明媚、薄寒轻暖,还是大雪抹平江河、坚冰封盖山川,无论天涯之远、还是咫尺之近,都要“奔年”回家吃团年饺子。
冬至的由来
这顿“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除夕饺子,吃可达到“更岁饺子”的喜庆,即子时更新之意,所以给这顿饺子平添了许多讲究:一是馅必清素,不能放荤,寓意素静、顺利;二是包必人多,能干活的人都凑前,寓意亲和人气旺;三是烧必秸杆,不用风箱吹,只能用芝麻杆、棉花杆等秸秆烧,意为生活节节高;四是吃必守规,依辈分次序吃,辈分高的先吃,吃时吃偶数不能吃奇数,奇数不吉利,吃前先放炮,意为除邪驱恶,吃时尽量缩短时间,杜绝差错,饺子盛在大盘里,家人相拥而就,吃时不蘸汁,小孩不上桌,寓意稳妥、平安、吉祥。
小小饺子,包着乾坤,包着人们对来年幸福、平安、吉祥、希望的祝福,是新一年丰硕与收获的象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融合,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灵魂,渗透到每个人生活之中。
猪肉韭菜馅饺子做法: http://eat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20/09/newsinfo.php?id=1285&pa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