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描写的除夕之研究
《红楼梦》贾府过年吃吃喝喝的年味
看看过年时贾府中人的饮食动态
说起过年,除了寻常可见的节日民俗,自然还少不了惹小孩子嘴馋的鸡鸭鱼肉、果脯零食之类吃食。过年时,古人的生活也并不见得就比现代人的日子清闲多少,那么,明清时期的大家族里在过年时都吃些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探秘《红楼梦》中的贾府,看看过年时贾府中人的饮食动态。
一、庄子年例——食物来源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事象。且看《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便集中叙述了贾府热热闹闹的过年之景。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
《红楼梦》一书中由此句话展开过年的情境。民以食为天,哪怕如贾府般富贵,在吃食这方面上也是得根据自家庄子上年底的收成来决定的。当黑山村的乌庄头来贾府时,即带着一张单子来,上面写着:“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单子上详尽列出了从鹿羊等活物到牛舌熊掌等部位,从野鸡兔子等肉食到榛松桃杏瓤等日常零嘴,从御田胭脂米到西洋鸭等玩意,以至于炭火、各色干菜,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无不打点到了。
而接下来贾珍与乌进孝的一番对话又可瞧出贾府这一大家子过年所需的物资之多,产物之丰,银钱之盛,但文史君今天主要介绍的还是食物,从这里可以略微窥探出过年时贾府一家吃食的耗费之深。
二、吉祥食物——过年初始
年的脚步慢慢近了,文中这样提示时间:“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而等到了次日,即年三十这一天,一些吉祥的食物就开始走上贾府的餐桌上了。
譬如文章有这么一段:“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如意糕毕。”精致的点心自然魅力四射,而放在贾府如此这般的盛大节庆上,颇带点如意意味的吉祥喜庆的食物就更显得可人无比了。
现代人的饮食日益多元化,但贾府作为当时的富贵人家,其过年时的糕点自然也是丰富多样,更别说在《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清朝在糕点上已经颇具规模,不仅有京式、苏式,还有徽式和广式等诸多派别,各种滋味融合其中,《红楼梦》中出现的糕点又以贾府为代表,而这过年时吃的那些糕点又更加精致,加上特殊的过年意味,这滋味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但其实说到糕点,也许大家更为熟知的是被李嬷嬷吃掉的糖蒸酥酪,在贾府引出一场闹剧的茯苓霜,贾母给秦可卿送去的枣泥馅的山药糕,也许是当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被惊叹出的那一句:“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先不谈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暂也不论螃蟹馅的一寸来大的小饺儿,光是这平常一次小小的,贾府里就穿插描写了如此精致动人的糕点,那更不必说是像过年这样的重要节日了。
三、年酒文化——过年进行时
所谓“吃香喝辣”,那在过年的宴席中,酒自然必不可少。对“酒”的描写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想要借此表现“饮食文化”的一种形式。今天文史君来着重说一说年节酒。
《红楼梦》中,文里这样说道:“王夫人和凤姐儿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不能胜记。”“王夫人与凤姐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来的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次数之多从侧面显示出酒在过年中存在的普遍性,春节里,以酒为邀,以酒取乐,把酒言欢更是常事。年酒的日期安排也需提前定好,“你去问问你琏二婶子,正月里请吃年酒的日子拟定了没有。若拟定了,叫书房里明白开了单子来。咱们再请使,就不能重犯了。”
《红楼梦》中的酒文化在过年时尤显人文色彩,之前上文中提到的屠苏酒也有如此意味,屠苏酒又作“酴酥酒”,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
四、宴席之食——年终盛宴
虽说贾府中大小宴席数不胜数,而就以吃饭场合融入《红楼梦》的章节标题的也不在少数,譬如描写贾府过年之宴的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以宴席饮食之精致盛大,一方面衬托出贾府家大业大,财大气粗,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贾府过年氛围浓厚,曹雪芹在着力描写贾府过年宴席的同时,也借此映射了贾府家族的兴衰成败,人物命运。
在第五十三回中虽并无对某一食物的细节描写,但我们不妨从整体的宴席情形中一探贾府的年终盛宴。从坐次,入席顺序,饮食用具摆放及使用,准备年事的用时之久,吃酒的次数之多,人数之繁,直到《红楼梦》中第五十五回方说到“年事忙过”,时间跨度在书中颇为长久,也体现出宴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年味进行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究竟是怎样一番年的滋味呢?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种种名字喜庆洋洋的糕点的诱惑看来也并不比闻名的茄胙少去多少,除去糕点,还有吃酒,历史悠长的酒文化在《红楼梦》里也颇有几分浓墨重彩的描绘。
贾府的年夜饭是不吃饺子的合欢宴
要过年了,就应时应景谈点关于过年的红学话题吧。《红楼梦》书中描写过年场景的文字不算多,只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集中写了一次。什么祭宗祠啊,发年物啊,送年礼啊,压岁钱啊,贴对联啊,换门神啊,油桃符啊,放鞭炮啊,年夜饭啊,吃年酒啊……,巨家大族过年的种种热闹繁华场面,书中写的很是周到齐备。有关《红楼梦》书中宁荣二府如何过年的话题,过去红学家们研究的很周到很全面了,而且多是谈旗人家庭如何过年,虽生花妙笔多多,但也矛盾重重,无法自圆其说。老土就不想拾人牙慧重复这些陈谷子烂芝麻话题了。
今天就想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谈一谈《红楼梦》中荣国府除夕夜如何吃年夜饭的问题。书中写道:除夕祭宗祠后,贾敬、贾赦带领诸子弟,男一起,女一起,分别向家族的最高长者贾母行礼。受礼散钱之后,开始了全家的“合欢宴”。务请朋友们注意,《红楼梦》写的年夜饭叫做“合欢宴”,这个合欢宴可不是男女结婚时的“合欢”之意,也同徒的“合欢宴”没什么关系,而是除夕夜合家团聚欢乐的意思,也就是俗称的年夜饭或分岁酒。书中描写:合欢宴摆上来后,首先是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然后在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酒菜,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共同享用。
荣国府的年夜饭即合欢宴酒席上,什么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都有,就是没见到中国人年夜饭传统必吃的饺子。《红楼梦》书中关于贾府过年的种种描写,根本就没有涉及到饺子,什么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一整套程序,故事里连一个字也没提。《红楼梦》作者似乎对饺子这种食品根本就不感兴趣,书中详细描写了“茄鲞”、“野鸡瓜齑”、“鸭子肉粥”等那么多精致食品,但基本上不提饺子。只在第四十一回写道,丫鬟给贾母送来的食盒内,装有一碟油炸的螃蟹馅小饺,贾母嫌油腻没吃。这其实是一种小点心,与传统意义上过年吃的水饺不同。
《红楼梦》书中贾府的年夜饭不吃饺子,说奇怪也不奇怪。其实从古至今年夜饭吃饺子只是我国北方的传统习俗,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特别是江南各省,历史上并没有除夕夜必须吃饺子的规矩。江南人除夕夜吃年夜饭,最主要的不是吃饺子,而是饮屠苏酒,故而将其称为“吃分岁酒”。唐代顾况《岁日作》:“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宋代苏辙《除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陆游《除夜雪》:“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写的都是除夕夜吃年夜饭首先要饮屠苏酒。
《红楼梦》贾府除夕夜的“合欢宴”,第一道程序就是“献屠苏酒”,这正是江南传沿千年的吃分岁酒习俗。由《红楼梦》过年不吃饺子饮屠苏这件小事,也足证书中表现的是江南世族文化,而不是北京旗人文化。主流红学硬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贫居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曹雪芹虽穷愁潦倒,但毕竟是旗人出身,按旗人规矩年夜饭必须吃饺子,而且必须是全家人亲手包饺子。这个规矩延续已久,不仅平民百姓,连王公贵族也不例外,慈禧太后大年三十也要亲自动手包饺子。任何旗人家庭绝无可能有除夕夜摆“合欢宴”、喝屠苏酒的经历。这种年俗,江南杭州的洪昇写得出,北京旗人曹雪芹写不出。
从胡适开始,红学界把《红楼梦》当做江宁织造曹氏家族兴衰史的研究已经百年之久了,好多著名红学家都按照北京西山那个破落八旗子弟曹雪芹的生平推测,说什么《红楼梦》写的是“旗人生活”,《红楼梦》是“京味小说”。其实仅凭荣国府年夜饭不吃饺子饮屠苏这一点,就足以否定红学家们所猜的笨谜了。如若不信,您不妨冒冒失失在北京胡同里找几家旗人后裔家庭问一问,你们家祖先过年不吃饺子喝雄黄酒吗?如果不挨一个大耳光才怪呢!旧时在北方居民尤其是满族(旗人)风俗中,黄酒一般是做“药引子”用的,雄黄酒本身就是药材,你说他们过年全家老少吃药,他怎能不恼你?
不仅是过年不吃饺子这件事,红学家们推测《红楼梦》写旗人生活的种种所谓“证据”,其实都是不成立的。例如某老红学家说,贾宝玉把王熙凤称为“姐姐”而不称“嫂子”,这是旗人“呼嫂为姐”的习俗。其实书中写凤姐是宝玉之母王夫人的娘家侄女,本身就是宝玉的亲表姐,旧俗民间称呼先叫后不改,凤姐嫁贾琏后,宝玉继续称其为姐姐很正常。宝玉对凤姐的妯娌李纨、尤氏都呼为嫂子,从不称姐姐,就是明证,这和旗人习俗毫无关系。另外红学家们说贾母去世后,宝玉吃贾母灵前供奉的“克食”,这是旗人风俗;但这是《红楼梦》后40回中写的故事,红学家都认为后40回不是作者原创,如何能做“证据”?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过年话题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这首著名的《元日》诗,表现了除岁之际换桃符,饮屠苏,放爆竹的风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改革、除旧布新的愿望。但愿红学界同仁除岁之际都能饮一杯屠苏酒,《红楼梦》研究也该新桃换旧符了。咱们先别管三百年前的荣国府怎样过年了,伴随着中央台春晚的歌声,除夕夜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刻,您还是同全家人一起吃饺子吧;江南的朋友,按照红楼习俗,您愿意吃合欢宴、饮屠苏酒也一样——不论您吃饺子还是饮屠苏,新的一年都不要再说《红楼梦》写“旗人习俗”的昏话了!
《红楼梦》贾府过年为何不吃饺子?
《红楼梦》是一本神奇之书,曹公撰写此书的原则是“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域邦国可查”,所以关于书中贾府所在的京都是在何处,一直众说纷纭。目前关于京都的分析,有北京、南京、苏州三个说法。而自从胡适以来,红学一直将《红楼梦》当做江宁织造曹氏家族兴衰史来进行研究,这无疑默认了《红楼梦》中贾府背景地域乃是北京,《红楼梦》是“京味小说”。
其实《红楼梦》文本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最为典型的就是贾府中有炕的存在,譬如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敝遇双真》,贾环放学归来,王夫人便让他在炕上抄写《金刚咒》,其后宝玉与彩霞亲近,贾环吃醋,便故意将热灯油往宝玉脸上泼去,王熙凤见状三步两步跑上炕去。
北方寒冷,所以古代时家家必修建土炕,用来烧火排烟,并起到为室内加温的效果,这似乎证明了贾府的背景地域就是北京,87版《红楼梦》电视剧很明显赞同京都就是北京的说法, 所以还有意安排了众人吃涮肉火锅这类倾向于北京本土化的场景。
但紧接着就冒出另外一个问题——贾府既在北方,为何《红楼梦》全书并没有提到过年吃饺子的事宜呢?细细看来,《红楼梦》中并不是完全没有饺子,比如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来贾府,贾母专门设宴热闹一番,饭毕后,便有小丫环端来点心,其中就有饺子,且看书中记:
一时,只见丫环们来请用点心......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道:“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第四十一回
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红楼梦》创作时,作者并不是没有饺子的概念,但不可忽略的是,此处的饺子乃是精致点心,跟传统北方过年吃的饺子是有很大区别的。而饺子在北方的饮食中又占据重要的地位,几乎是过年必吃的,可曹雪芹详细写了茄鲞、鸭子肉粥、野鸡瓜齑等美味,却未提及半点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场景,这是为何?
无法从正面攻破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反面来分析。再看第五十三回的贾府除夕夜宴,贾府诸人先去宁国府祭宗祠,其后返回,给下人们发压岁钱、荷包以及金银锞子,尤其是重要的是其中提到了屠苏酒:
两府男妇、小厮、丫环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压岁钱、荷包、金银锞子,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第五十三回
旧时江南人除夕夜的年夜饭上,最重要的不是饺子,而是屠苏酒。此处贾府也是首献屠苏酒。事实上,自秦岭淮河分为南北方,南方基本上都是不吃饺子的,但屠苏酒却极为重要,又被称为吃“分岁酒”,历来诗坛大家的绝句中也多有提及,比如苏轼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之句;陆游也有“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之句传颂至今。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