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春节成功申遗:揭晓44项中国非遗瑰宝,快来收藏!

春节成功申遗:揭晓44项中国非遗瑰宝,快来收藏!

最近,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再次取得重大成就,总计已有44个项目进入该名录,遥遥领先世界,继续巩固着中国在全球非遗保护方面的领导地位。

为何选择“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为深厚、丰富、广泛参与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春节便是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重要时刻,成为全球华人心灵的归宿。无论身处何地,春节都能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形成强大的文化纽带,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春节在海外的传播范围扩大,它逐渐成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和欣赏的文化符号,促进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这一文化遗产的成功申遗,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更在推动全球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备重要意义。春节所倡导的和谐共生、家庭团圆的价值观,正是当今全球所需。

44项中国非遗瑰宝大揭晓

随着春节的成功申遗,大家是否对其他43项中国非遗瑰宝充满好奇呢?以下是来自中国的44项申遗项目中的一些经典与珍贵,快来了解并收藏吧!

  1. 昆曲:起源于明代,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与表现艺术深远影响了后来的戏剧形式。
  2. 古琴艺术:历时3000多年的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文化的象征。
  3. 新疆尔木卡姆艺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富有独特的民族风采。
  4. 蒙古族长调民歌:在庆典与仪式上演唱,表达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5. 中国篆刻:独特的镌刻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历史悠久。
  6.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其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
  7. 中国书法:不仅是书写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
  8. 中国剪纸:广泛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既有文化价值也充满生活气息。
  9.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体现了古代优秀的建筑智慧与技艺。
  10.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皇家织造技艺的代表,是中国织锦的最高水平。
  11. 端午节:传统佳节,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12.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反映农耕文化与自然和谐的民间表演艺术。
  13. 妈祖信俗:崇敬妈祖的传统文化,传播至多个国家。
  14.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独特的歌唱形式,展现民族热情。
  15. 南音:保留历史悠久的古曲谱,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6. 热贡艺术:包括唐卡、壁画等,展现佛教文化的魅力。
  17.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影响深远,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18.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阐释了古典审美与陶瓷工艺的完美结合。
  19.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至今仍是书法和绘画的最佳载体。
  20. 西安鼓乐:古老的乐器合奏形式,充满优雅与古典。
  21. 粤剧:多元的音乐与戏剧元素,展现地域文化的特色。
  22. 花儿:西北地区民歌,歌词生动形象。
  23. 玛纳斯柯尔克孜史诗:千年传诵的史诗,生动记录民族故事与传统。
  24. 格萨尔史诗: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作品。
  25. 侗族大歌:无伴奏合唱,体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6. 藏戏:结合歌舞和故事表演,展示藏族传统艺术。
  27. 中医针灸:传统医术,广泛应用于中外医疗。
  28. 京剧: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29. 中国皮影戏:用影偶演出,兼具艺术与娱乐性。
  30. 中国珠算:古老的计算工具与方法,至今仍为广泛使用。
  31. 二十四节气:指引了中国传统农业与日常生活的重要标志。
  32. 藏医药浴法:综合了自然元素与传统医学,调和身心。
  33. 太极拳:传统武术与养生的结合,体现了哲学思想。
  34. 送王船:结合宗教与地方文化的重要仪式。
  35.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品茶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保护与传承

这次春节的成功申遗不仅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光彩,也使得人们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认知与珍惜,帮助它们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使每一项传统文化都能在全球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与保护者,让中华文化的瑰宝继续闪耀在日常生活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