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体育文化中的陇上非遗——木人摔跤

体育文化中的陇上非遗——木人摔跤

体育文化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深层动力和精神内核,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和灵魂。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

为进一步传承、保护甘肃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收集和研究传统体育非遗项目文献资料,挖掘各地传统体育的节令活动,丰富体育赛事活动的文化内涵,建立全省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甘肃省体育局官方微信平台推出“体育文化中的陇上非遗”系列栏目。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人摔跤。

【编者按】

简 介

木人摔跤,又称“二鬼摔跤”、“二喜摔跤”,是长期流传于天水市清水县的一个民间民俗体育表演项目,是清水民间社火互动的一种表演形式。清水木人摔跤源于西汉时期,明、清时最为兴盛。相传它是由古代骑兵背负草人驰骋战场演变而来。相传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征讨匈奴屡战屡败,苦无对付匈奴铁骑之法,汉高祖走间和部众后,令骑兵背负草人,手持盾牌和砍刀,与敌人骑兵相战时弯腰砍断敌人马脚,敌人只砍到汉军骑兵背负的草人,从而战胜了号称无坚不摧的草原铁骑,使匈奴退出了雁门关,保证了蒙汉两族边疆的安居乐业。从此军队在战争结束后经常练习摔跤、背草人,人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抱跤人”,每逢有重大军事活动,“抱跤人”作为一项祭祀活动进行表演,随着时代的发展,“抱跤人”逐渐走向了民间,成为傀儡戏的一种表演方式进行演出,木人制作从最早的稻草制作演变为木器制作,同时也产生了鼓点乐曲。

套 路

清水木人摔跤,可以用12个字概括:一真人,二木人,三场合,四片段。表演时两个木头武士紧紧地抱在一起,以拌、推、勾、摔、跳、侧面倒地等各种武术姿势,通过形神兼备和灵活多变的表演,就好像两个真人在摔跤一样。

木人摔跤是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进行表演的。表演的时候,表演者钻进他身上背着的那个“道具”里面,弯着腰用胳膊套上反向的两只鞋,当做腿,再用腿代表另一个人,开始摔跤。只见两个木人时儿一个把另一个按倒在地上,时而又翻身而起,活像两个真人在摔跤一样,让人感觉真是活灵活现、精彩绝伦。一瞬间两个木人摔到了桌子旁边,很快就从地上摔到了桌子上,若不是亲眼目睹现场表演,真是很难想象那其实是一个人在表演。

木人是用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脸是自己画的,衣服也是自己做的,木人的架子以前都是用木头做,现在改用钢筋,木人的重量一般在50斤左右。木人摔跤是一个人扮演两个人,把木人背在身上,用手穿上一个木人的脚,用脚穿上另一个木人的脚,然后手脚并用模仿真人摔跤的动作。木人摔跤操作起来挺难的,特别费劲,操作时要求同手同脚,步调一致,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度要求很高。

传 承

木人摔跤有点像杂技,但要演得好看,还得加入舞蹈和武术动作,自然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随着表演形式、表演道具等进行了创新,以前一个人演,现在发展到6个木人同时演,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10月,木人摔跤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木人摔跤传承人缑红斌多年来的努力,使木人摔跤从面临失传到创新传承,从家族传承到公开授徒,从公开授徒到入校授业,一步步将木人摔跤传承创新发展好,让清水木人摔跤更有魅力。在2018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清水木人摔跤连续演了6场次,每场都大受欢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