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清明节的来历与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与风俗

据现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有两种,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清明“墓祭”是传统春祭礼俗的综合升华。归纳起来有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渐渐融合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的习俗。从《礼经》等文献记载来看,唐代以前,我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代时,清明墓祭已成风气。唐代是我国南北墓祭风俗融合时期。唐代以后,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淡化。到了宋代,清明节上升到取代寒食节与上巳节的地位,并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与上巳节的郊游为一体的定型习俗活动。

“山中坟上草青青,人生难得几清明”。清明一个让人懂得留恋的日子,此刻天晴地明,春山如黛,恰如思念,绵延不绝。风过无痕,如同生命来了又去。它时值仲春与暮春之交,让人备感春日的短暂。它亦是表达思念的日子,在这场盛大而清静的回忆里,让我们学会告别,学会面对离开与失去,珍惜每一个拥有的日日夜夜。

春和景明,山黛水清。此时,万物吐故纳新,空气一片清新,山色苍翠,青柳依依。走进山中、雨中、湖边,踏一场青,走一趟春。有什么理由错过这山黛如眉,水清如目的的好时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们翻山越岭,回到故乡,与亲人一齐踏上祭祖的山路,在一句句轻声祈语里,在一个个泥泞的脚印里,追忆逝去的先人。

清明,或许是二十四节气里最特别的一个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是节气,告诉我们此刻风清日丽,切莫辜负这人间春色;它是节日,让我们明白,告别要在山清水秀时,有些思念,要诉说千万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