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范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到强化车险费用管理;从优化险企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到完善险资投资收益长期考核……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尽管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国保险业仍然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发展成绩单,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2023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13%;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1.94%。
步入2024年,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多位业内权威人士表示,有一个共识更加清晰——我国保险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行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开年以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引领下,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部署下,保险业正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信心、勇往前行。
中国保险市场需求旺盛且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我国保险市场提供了强劲支撑,蕴藏着无数新机遇。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比2020年翻一番,目前正处在保险增长弹性最大的区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兼寿险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利明光近日表示,目前我国人均保费只有全球平均的七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复苏回升,将为行业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策结构都为保险业的发展汇聚了重要的条件,我国保险业将迎来最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晓林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风险保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社会对保险发挥好风险治理、价值创造和资源配置等职能有了越来越深切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呼唤加快完善多层次风险保障体系。
统计数据彰显出中国保险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和发展韧性——截至2023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2023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融资支持25.4万亿元,较当年年初增加2.9万亿元;赔款与给付支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农业保险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4.98万亿元。同时,保险业偿付能力保持充足,流动性保持较高水平。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宏观战略布局下,中国保险业发展稳中向好,潜力巨大。”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表示,过去三年,保险业总资产平均增速达到8.7%,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未来,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服务社会经济大局能力将持续增强,行业将更加有效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严监管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党和国家推动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加码。”李晓林评价说,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及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支持保险业发展的举措,都展示了我国高质量发展保险业的动力、决心和实施路径。
李晓林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保险业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治理科学、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行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降本增效,运营服务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大大提升。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康养服务体系,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行“报行合一”,持续深化车险改革,推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对京津冀等地洪涝灾害和重大事故保险赔付实现快赔预赔、应赔尽赔等,都展示了保险业全新的面貌。
“发展环境不断规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利明光说,近年来,保险业更加聚焦主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销售行为持续规范,负债成本有序下降,市场开放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强化金融监管作出全面部署,市场监管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都将为全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机构在监管政策的推动下全面加强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支柱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为‘三农’、城镇低收入居民、新市民丰富了保障服务,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健全了政策制度,为科技创新均衡发展守住了风险底线。”天职国际保险业务合伙人顾谦表示。
做好五篇大文章成为行业共识
“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保险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保险业在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领域前景广阔。”姚余栋表示,在普惠金融方面,要努力打造又普又惠、好用不贵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坚持从提高效率、便利群众角度出发,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养老金融方面,要以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等为抓手,积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人员养老保障需求。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供给,持续推进商业养老金融试点,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转型发展,引导推动公司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参与和服务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同样,李晓林表示,在社会年龄结构老龄化以及长寿趋势下,养老保险将有更大作为。他认为,生命周期中需要各种等级照护等服务的时间段开始加长,家庭内部已经越来越无法解决老年生活中的多种需求,通过交换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老年群体医康养服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刚性需求。
在李晓林看来,各类灾害事故损失的保险保障也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风险治理的核心是资源和财务的动员,保险是最基本的动员工具。全球自然灾害导致单一年度经济损失约2750亿美元中,约45%有保险保障。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