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活生生的一家优质企业变成了不良资产,活力28的衰败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活生生的一家优质企业变成了不良资产,活力28的衰败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活力28的衰败,与其说是外资企业对其品牌的雪藏,不如说是政府的瞎干预生生把一家优质企业变成了不良资产,甚至连引进外资本身都是政府干预导致的。

现在一提起活力28的衰败,众口一词的说法是源于德国邦特色公司在收购后对其品牌的雪藏,一种常见的叙事模式是:本来一切都好,蒸蒸日上,结果洋鬼子来了,坑蒙拐骗窃取了我们的优质品牌,然后故意要“毁掉”它,把它雪藏了起来,最后活力28经营每况愈下,最终洋鬼子的阴谋得逞了。

这种早八点档儿童动画式的反派形象塑造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无助于揭示真相,更无助于让中国的经济产业吸取历史教训并发展壮大,真实情况是,活力28的衰败完全是当地政府的愚蠢干预乃至知法犯法导致的,外资充其量只起到了次要作用,把所有锅都甩给外资,与其说是追根朔源,不如说是在给当地政府洗脱责任,是在转移话题。

活力28的创立本身就是在政府的干预指令下的结果,1981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宏观调控,这次宏观调控导致的结果是全国工业品原材料价格普涨,当时生产洗衣粉的沙市油厂由于原材料上涨,利润空间萎缩,导致严重的企业亏损,全厂1300多名职工拖欠工资,累计亏欠政府债务近500万元,工厂难以为继,于是在1981年,沙市合成化工厂,油脂化学厂,向阳化工厂合并成立沙市日化总厂,这就是后来的活力28,该厂由沙市轻工局管辖,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政府瞎干预的祸根。

很多人都知道活力28的兴起源于1982年在广交会上买下了香港商人林捷文的洗衣粉配方,于是一举打出名气,但极少有人知道,沙市日化除了买配方外,还满世界大肆购买日化用品生产线,从1983年到1987年的4年间,先后从意大利引进了年产八千吨的三氧化硫磺化装置一套,年产五万吨洗衣粉的成套设备一套,年产一万吨的洗涤剂生产线一套,1988年从日本引进年产三百万吨的化妆品生产线一套,1990年又从林捷文那个配方的老家荷兰买来了年产五万吨超浓缩洗衣粉生产线一套。

这一系列先进生产线的引进以及香港商人林捷文的配方购买,是在当时活力28的老总滕继新的独立决策下做出的,特别是引进意大利的年产五万吨洗衣粉成套设备和林捷文的配方,是滕继新顶着当时沙市轻工局的压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硬闯出来的,当时林捷文的“超浓缩无泡洗衣粉”配方属于世界洗涤日化产品的第三代产品,全世界都没几家企业敢做,大部分国家还停留在第二代洗衣粉时代,国内那些保守的老国企更不敢接手这种新鲜玩意,要不是滕继新头铁,根本就不会有后来的活力28。

现实不是武侠片,不是武功秘籍一到手就包打天下,活力28也并不是配方一买到手,一切就好起来,活力28最初的创业极其艰难,从1982年投入市场到1984年,活力28洗衣粉的累计销量只有132吨,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销往香港,活力28在当时计划经济残余严重的中国消费者眼里属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小社”再加上沙市地处偏僻,缺乏海运和铁路,国内市场根本支撑不了第三代洗衣粉这种新玩意,就连沙市本地都不怎么认可活力28的产品。

为了推销活力28,滕继新亲自上阵带着业务员背着产品走街串巷搞推销,拿出大量产品给人门试用,甚至凌晨4点跑到宾馆里面帮宾馆无偿洗衣服,还专门生产二毛八100克的小包装供人门试用,结果是香港那边越卖越好,国内市场死活打不开。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滕继新当时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要从银行贷款去央视投放广告,这个提议当时在沙市有关部门一度受阻,因为那些老官僚都是计划经济年代的残余,脑子里有根深蒂固的固定资产崇拜思维,你跟他说我贷款买生产线,他们大笔一挥要多少给多少,你跟他们说我要贷款搞营销,他们就开始犯嘀咕了,对于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脑子里根本就没有基本概念。

多亏滕继新天天跑办公室,软磨硬泡,靠三寸不烂之舌和超凡的个人魅力硬是说服了当地领导,才终于争取到了这笔贷款,然后开始在央视打广告,活力28那句极其的“一比四”广告歌这才家喻户晓,满世界流传,活力28这才一下子从滞销变成脱销,1986年销量较之1984年翻了三番,滕继新也是在这一时期做出了引进意大利五万吨洗衣粉成套设备的大胆决策。

这种老企业靠大量投放广告搞推广营销创出名头来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比比皆是,比如当年大名鼎鼎的央视标王山东酒企秦池,还有当年的旭日升,还有中国的第一代保健品企业太阳神,都是走的这个路子。

后面活力28的辉煌在此不做赘述,这里重点说一下是怎么完犊子的。

前面说过,活力28是个国企,它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是滕继新个人能力和敢想敢冲的结果,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它依然受到政府部门的大量干预,在活力28发展壮大后,它成了沙市大量不良资产和资不抵债的烂企业的接盘侠,当地政府把大量早该破产的烂企业全压给它接盘,大搞企业办社会那一套,尤其是1992年,这一年是活力28的接盘高峰,活力28在政府的直接指令下,兼并了沙市制镜厂,成立了活力28达发饮品有限公司,兼并了沙市二纸厂,成立联发纸业有限公司,并正式改制为沙市活力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加上滕继新这一时期决策失误,开始发力餐饮,洗发水,香皂等行业,形成名为多业并举,实为满地乱铺摊子,资金严重分流的臃肿局面。

这种乱扩张,瞎兼并造成的结果是给活力28的企业经营添加了大量包袱和重担,这些政府给它强压的包袱让它不堪重负。极大压缩了活力28的现金流,造成了活力28的资金严重短缺,这些兼并和扩张不仅没有给活力28带来风险分散的好处,反而最终彻底压垮了活力28。

另外活力28自己的销售政策也有问题,当时活力28的销售政策非常奇葩,销售人员只管卖货,不管应收账款,不论有没有到账,都拿提成奖励,到了年底再专门成立一个清欠小组到全国各地收款,这种奇葩体制导致活力28的烂账死账多如牛毛,回款率长期低下,1994年,活力28总产值以3.3亿元达到巅峰,营收3.7亿元,利税5041万元,销量达到峰值9万吨,企业总资产达到4亿元,这一年是活力28的巅峰时刻,但也就是在这一年,活力28的呆账死账达到一个亿,占企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早在外资到来之前,活力28衰败的种子就已经开始茁壮成长了。

但是当地政府还是在继续给活力28施压,要求活力28接盘那些资不抵债屁用没有的烂企业,为了缓解背包袱导致的现金流压力,活力28便打算上市筹资,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个合理的要求居然被政府拒绝了,拒绝理由也很简单:这么多优秀企业都要上市,那么那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怎么办?

在当时政府眼里,活力28属于蒸蒸日上,兴兴向荣,一片大好的优质企业,他们无法理解,这么好的企业怎么会有生存危机呢?

滕继新据理力争,事情闹到了相当高的层级,在这里不做展开,结果是上市要求被政府打回,无奈之下,为了挽救企业,活力28这才想到了合资这条路。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早在1996年活力28被邦特色收购之前,美国的宝洁,英国的联合利华,德国的汉高,日本的花王这些产业巨头都对活力28提出过合作邀约,但都被滕继新一一回绝了,其中宝洁提出的合作邀约时间非常早,是1993年就提出合作了,也被拒绝了,说明活力28方面根本就不想搞合资,之所以在1996年搞合资,并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德国邦特色作为合作方,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大量兼并接盘导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

活力28的合资,可以说完全是政府一手逼出来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活力28这个品牌被德国方面雪藏,这个说法完全不符合基本事实,因为活力28在合资谈判中保住了品牌所有权,经过3年艰苦谈判,1996年达成合作意向,活力28和邦特色合资成立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德国邦特色占60%的股权,活力28占40%的股权,活力28将品牌和设备作价7000万元转让给德方,德方每年需要出价288万元的租金,获得“活力28”这个牌子50年的商标使用权,且每年投入“活力28”品牌的资金不少于1亿元,产量不能低于规定数字,否则品牌使用权就将被中方自动收回。

该协议清晰无误的表明,活力28集团仍然拥有商标所有权,德方只是拥有50年的使用权,且需要支付租金并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维护品牌,否则品牌使用权自动收回,所谓活力28品牌被雪藏,被洋鬼子处心积虑毁掉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最骚的是,此前政府一直拒绝活力28的上市申请,但是在合资完成三个月后,活力28的上市申请突然被批准,而在上市申请被批准前,滕继新突然被命令下课。

先是一直拒绝活力28上市,然后又撤换滕继新,合资完成后又突然允许上市,这一切都是在政府干预下直接发生的。一般认为,允许上市和滕继新被撤换密切相关,至于其中有那些秘辛,恐不足为外人道。

此后活力28的衰败与所谓品牌被雪藏没什么关系,当时国内对活力28合资的评价很高,因为牌子没有丢,衰败更主要的是企业经营失误导致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德国邦特色在股权中占比较高,达60%,绝对控股,但德国方面对企业的经营基本不做干预,完全是个甩手掌柜,合资后和活力28和美洁时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有些员工都不知道自己和美洁时是一家人,中德双方除了每个季度定期召开董事会碰一碰头外,平时连面都见不着,就算洋鬼子想要弄死活力28,他好歹得出面吧,问题是德国人从一开始就是甩手掌柜,他们要怎么才能弄死自己连面都见不着的活力28?靠巫术不成?

而且美洁时是合资企业,但活力28不是啊,德国人控股是控美洁时的股,不是控活力28的股,活力28沙市日化最大的股东一直是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德国人要怎么雪藏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牌子,这种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

车不行别怪路不平。

美洁时的经营磨合一直磕磕碰碰,这种磕碰与其说是双方有多少矛盾,不如说是缺乏沟通,企业高层的无能导致的,美洁时与其说是亡于洋鬼子,毋宁说是亡于双方连面都见不着的草台班子,从1996年合资之后,两家公司就一直在合同具体条款的泥潭中折腾,折腾了整整两年,1998年双方终于消停下来,美洁时开始按照合同规定的每年一个亿的指标猛打广告。

需要指出的是,折腾合资的这两年时间里,活力28几乎处于停产状态,职工人心浮动,人员去去留留。滕继新下课后,活力28的第二任老总是雷世忠,这个人水平不行,能力差,雷世忠没有在洗涤用品这个活力28安身立命的基本盘上下功夫,既没有引进新的洗涤用品生产设备,也没有对市场布局和经营策略做调整,而是拿着好不容易合资上市弄到的大笔资金瞎几把乱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先是耗资千万买了一条一次性饭盒生产线,结果还没有正式开工就发现成品质量不合格。

然后又去搞洗衣机,活力28洗衣机得到了美洁时的大力支持,当时的广告词是“轮,大力气”比活力28洗衣粉的那句“一比四”还要,但还是在其它品牌的围堵下一地鸡毛。

还投资搞了楚星制药厂,产品工艺不合格,比市场售价还高。

从美国和台湾进口了一套纯净水生产设备,企图进军饮用水领域,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洗涤,纸品,饮用水,房地产,医药,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好,还大搞活力工业园,疯狂扩产,最后没有一个做成功的。

辛苦谈判上市融资搞来的资金在短短三年时间换来了一大堆屁用没有的破铜烂铁,最后鸡飞蛋打,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经营日益困难,雷世忠这才发现,恰恰是自己一直不想做的日化洗涤用品在支撑着企业的运转,自己的奇思妙想之所以能岁月静好,全靠洗衣粉基本盘的负重前行。如梦初醒的雷世忠这才恍然大悟,开始惊慌失措的大力扶持基本盘,推动洗衣粉品牌的经营。

早干嘛去了?

雷世忠花大价钱推出了一个新创品牌,这个新创品牌就是有人提到的“波尔”,可问题是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去时容易来时难,活力28是靠多年深耕和极其超前的广告投入才打下的牌子,波尔这种新冒出来的牌子市场根本不认可,活力28一提,人人都知道那个广告词,波尔是啥?

当时活力28为了推销波尔搞了一个非常蠢的操作,要求经销商要做活力28必须先做波尔,企图靠活力28的品牌吸引力迫使经销商提携波尔一把,结果是这种捆绑销售式的策略根本无法拓展市场,双方合作往往不出一两个月就散伙,经销商找一个死一个,以至于活力20每年年底的年会都在折腾找经销商的事情。

而且波尔本身的产品质量也有严重问题,波尔上市当年,靠销售人员的努力和活力28的连带效应,成绩勉强合格,但是到了年底,出现了大面积渠道退货的问题,原因是为了不影响活力28主流产品线的生产,波尔使用的生产设备居然不是新引进的生产线,而是50年代的陈旧设备,那些苏联时代的破铜烂铁造出来的玩意儿怎么可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市场竞争,不进则退,波尔拙劣的产品质量迅速被市场所抛弃,甚至于捆绑销售的活力28的声誉都受到影响。

在企业高层天天整烂活的同时,活力28的销售人员以一己之力在支撑着企业前行,在活力28做啥啥不成的局面下,其销售人员居然还能不断找到新客户,开拓新市场,卖出无数的货,甚至连波尔这种烂货的销量都能有所提升,产品上市销售之后连续三年销量增加,这些精英销售人员才是活力28最宝贵的资产,他们日后出走活力28转投他处时,无不成为抢手之人,广州立白2002年5月的销售人员业绩排名前10名,有5人就是当年活力28的老员工。

基本盘为重,以人为本,人才最宝贵,这些道理说了几千年,人人都懂,人人不做!

此时活力28在政府干预和高层折腾的双重折磨下早已奄奄一息,但倒驴不倒架,昔日日化巨头的声誉还在,销售人员还在拼命,还在战斗,生产车间里还在坚持给企业造血供氧,事情还有转机,但是堡垒从来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真正给活力28最后重重一击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地政府部门的知法犯法。

1999年,开始对上市工作进行监察工作,由于活力28是湖北的龙头企业,于是监察工作从活力28开始,本意是把活力28作为典型,向其他企业进行示范展示,结果调查下来却让大跌眼镜。

经调查,活力28上市三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22792万元,当时活力28沙市日化最大的股东,占有45.43%股本的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在1997年活力28配股时决定认配400万现金股,却一分钱不掏,还授意活力28董事会在款项未到账的情况下在年报上宣布股份募集成功,导致年报上披露的融资规模与现金流账目表上的数字对不上,差额高达1.82亿元。

活力28上市之后明盈暗亏,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为自身资产的既得利益,下令收回原授权的全部国有资产,并决定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随后直接指令活力28董事会以所谓“活力二八集团无经济实体”“集团无任何偿还能力”为借口,核销活力28集团奖金1.4亿元的欠款,造成活力28集团形成巨额亏损。

这些乌烟瘴气的烂事被查出来,舆论一片哗然,本来想树典型没想到揭了盖子的在震怒之下勒令活力28进行资产重组,开始严查造成企业巨额亏损和融资配股时公布虚假信息的荆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并对活力28的领导层进行换血,抽调沙市轻工局的罗传福当任活力28的董事长,稳定职工情绪,重组活力28。

在2001年1月,在荆州市政府的撮合下,天发集团与活力28进行重组,天发集团收购活力28,并于当年4月成立荆州市沙市活力28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后来又改名为荆州市波尔日用化工有限公司。

随后由于种种原因,活力28又几度卖身,日化行业资产也被剥离,股票也从ST活力更名为天颐科技,活力28这个洗衣粉品牌也逐步淡出公众视野,美洁时与英国利高曼于2001年合并为英国利洁时,2003年活力28品牌使用权也被回收,期间企业一直不断尝试,试图摆脱困境,开始加大产品研发,搞营销渠道建设,创新经营模式,但一直没能改变困境,最后在2007年接受湖北稻花香集团的邀约,开始进行品牌租赁经营。

2007年-2011年这4年间,稻花香集团先后投入活力28公司6000多万元,结果3年下来亏损达到5000万元,稻花香方面一度打算关闭工厂停产,后来稻花香任命集团首席品牌馆易行槐当任活力28总经理,易行槐以个人财产向稻花香作抵押担保,借款500万承包经营活力28,经过他的不断努力,活力28从2011年实现7200万元的营业收入,一改连年亏损之势,向稻花香集团上缴广告宣传费和利润144万元,2012年1月开始盈利,终于实现了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企业经营状况大有改观。

事情一度好了起来,在2012年实现9000万元营业收入,上缴集团180万广告费和150万利润,实现400多万元的公司积累,那首的“一比四”广告歌又再次出现在湖北卫视,全国销量大幅增长,系列产品推陈出新。

但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活力28再度遭遇经营困境,活力28沙市日化在2015年2月28日累计亏损6700多万元,于是2015年3月7日,稻花香集团经过股东表决,决定解散活力28公司,工厂关门,稻花香仍然拥有21年的品牌租赁期,荆州市活力28沙市日化有限公司则搬迁到了荆州开发区化工工业园,只剩下之前和德国人合作后来被英国人收购的利洁时作为生产基地。

这就是活力28大致上的兴衰史,对于这段曲折艰难的企业历程,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锅是谁的就是谁的,你甩不脱,丢不掉,把企业搞烂了,然后甩手把锅丢给外资,这种罔顾事实,推卸责任的行为是极其可耻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