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方位解读企业数字化转型

全方位解读企业数字化转型

先进制造业·导读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期。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的一个可选项,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本文将全面解析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发展阶段、现状、路径,为企业的数字化之旅提供参考和指导。

01

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和升级其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业务模式和组织文化的变革。

以下是数字化转型内涵的几个关键方面:

1. 技术驱动

数字化转型以新兴技术为基础,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这些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决策支持。

2. 数据为核心

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数字化转型强调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通过数据驱动的洞察来优化业务流程和提高决策效率。

3. 业务模式创新

数字化转型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和设计业务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提升客户价值和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4. 客户体验重塑

以客户为中心,利用数字化手段改善客户互动和服务体验,实现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交付。

5. 组织文化变革

数字化转型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组织文化,鼓励创新、协作和快速响应变化,同时培养员工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

6. 运营流程优化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优化企业内部运营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7. 产品和服务创新

利用数字技术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或创造全新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8. 数字化治理

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治理结构和政策,确保技术应用、数据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9. 跨界融合与生态构建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不同行业间的融合,企业通过构建或参与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和价值共创。

10. 持续创新与学习能力

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涉及企业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刻变革。它要求企业在技术应用、战略规划、文化建设、组织结构、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持续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02

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阶段

《商业新模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一书中数字化成熟度量表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划分,以及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研究,大致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朦胧期、反应期、进展期、沉浸期、成熟期五个阶段。

01

朦胧期

该阶段的企业不具备基础的数字化元素,内部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数字化或信息化管理软件,外部从互联网也无法查询到企业的营销信息。但是企业本身已经感受到数字化对于自身经营的影响。

02

反应期

处于数字化转型反应期的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数字化基础。企业内部开始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企业对外已经有了自身的网站、微信公众号、企业微博等渠道来给消费者传递信息。该阶段企业的数字化处于初步阶段,并不能满足数字化运营的全部要求。

03

进展期

这个阶段的企业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数据做市场和客户研究。企业已经开始有专业的数字化人才来跟进或推进自身数字化进程。企业经营中的部分环节开始实现数字化,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于企业而言,在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移动化、数字化的特点开始显现。

04

沉浸期

该阶段的企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数字化转型团队,能够根据业务和客户导向的目标,指导战略和运营。随着支持转型的职能、专业、模式、流程和系统逐渐成型,公司形成全新的组织架构。

05

成熟期

成熟期的企业已经能够实现数字化运营的要求,企业运营过程中效率提升显著,企业内部形成数据驱动文化,企业决策由数据驱动,数字化转型效果能够在财务数据、市场数据方面能够得到体现,数字化转型达到前期目标。

03

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

数字化和传统信息化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重叠,但它们在目标、范围、深度和影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数字化与传统信息化之间的主要区别:

1. 目标和焦点

- 数字化:以业务模式创新、客户体验改善和运营效率提升为目标,强调通过技术实现业务转型和价值创造。

- 传统信息化:主要关注内部流程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目标是提高操作效率和信息共享。

2. 技术应用

- 数字化:应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 传统信息化:侧重于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数据库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3. 数据的角色

- 数字化:数据被视为核心资产,用于驱动决策、优化业务流程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 传统信息化:数据主要用于记录和报告,而不是作为战略资源来驱动业务创新。

4. 客户体验

- 数字化: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个性化和高质量的客户体验。

- 传统信息化:客户体验可能不是主要关注点,更多关注内部流程和操作的效率。

5. 创新和敏捷性

- 数字化:鼓励持续创新和快速迭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

- 传统信息化:可能更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期运行,对变革和创新的响应可能较慢。

6. 组织文化和结构

- 数字化:推动建立一种以数据为驱动、灵活和开放的组织文化,促进跨部门协作。

- 传统信息化:可能维持较为固定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变革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努力。

7. 业务集成

- 数字化:追求业务流程的端到端集成,实现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

- 传统信息化:可能存在信息孤岛,不同系统和流程之间的集成度可能较低。

8. 市场和竞争

- 数字化: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利用数字化优势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 传统信息化:可能更多关注内部效率,对市场变化的响应可能不够迅速。

9. 风险管理

- 数字化:需要管理与新技术相关的风险,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合规性问题。

- 传统信息化:风险管理可能更侧重于系统稳定性、数据备份和恢复。

10. 变革管理

- 数字化:需要全面的变革管理策略,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和员工接受。

- 传统信息化:变革管理可能更侧重于技术实施和流程调整。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种技术升级,更是一种业务和文化上的全面变革。它要求企业重新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和优化运营效率。相比之下,传统信息化更多关注内部流程的自动化和效率提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传统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迈进。

04

数字化转型现状

当前,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经历了信息化转型、互联网转型、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党中央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新部署,数字经济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根据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根据报告,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继续稳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数字产业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电信业务收入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2%;互联网业务收入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8%;软件业务收入1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收入逐年攀升。云计算、大数据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37.5%,物联网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20.3%,远高于同期电信业务收入增速。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将进一步加快,并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增长新的爆发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2023年,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和79.6%,较2019年分别提高了12.1和9.4个百分点。

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全年新增11家,占全球新增总数的52.4%。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2万亿,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150家。

2019-2023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从0.87万亿元增至1.35万亿元,带动渗透产业增加值同期从2.32万亿元增至3.34万亿元。

数字化生产业增加值从2019年的15.1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2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8%增至31%。

同时,我国数字化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数字关键核心技术仍存短板。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与数字产业相关的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储备不足,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05

数字化转型路径

成功的数字企业依托完备的战略,通过更敏捷的业务流程,互联平台、分析工具和协作能力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更加精干敏捷的运营模式,进而寻求、识别并开发新的数字化业务模式,并始终以客户和员工为中心。

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清晰的数字化战略

数字化战略是企业战略级转型的核心,必须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亲自主导并参与。它不仅是制定数据驱动的决策,也是培养数字意识和工作习惯,改变流程和组织结构,调整资产组合,支持新的数字业务和商业模式的渐进过程。

数字化战略这一能力包含四重含义,构成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培育的关键能力:

- 新技术驱动:企业需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来推动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新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 创新机制:企业应建立一种能够持续推动创新的内部机制。这包括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实施创新项目、快速迭代产品与服务,以及建立跨部门协作,确保创新能够贯穿企业的各个层面。

- 变革驱动力:数字化转型需要强大的内部动力来推动组织变革。这涉及到改变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变革意识,以及通过领导力的展现来引导整个组织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 商业模式:在数字化战略中,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设计其商业模式,以适应数字化带来的市场变化。这可能包括开发新的收入来源、调整价值提供方式、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以及探索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

这四重含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核心。企业需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规划,以确保数字化转型能够顺利进行,并最终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利用新技术,实现业务创新

企业应建立一个清晰的业务架构模型,这有助于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业务架构模型通常包括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

3.数字化运营

数字化运营强调基于数据的决策制定,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获取洞察力,指导业务策略。利用数字化工具改善客户互动和服务体验,如通过移动应用、在线客服等渠道提供个性化服务。使用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实现库存管理、物流跟踪、供应商协作等方面的透明化和智能化。数字化运营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配置资源,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4.调整优化组织架构

企业需要构建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组织结构,这通常意味着更加扁平化和灵活的组织形式,减少层级,提高决策速度。鼓励跨部门的合作,打破信息孤岛,促进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以支持数字化项目的实施。通过赋予团队更大的自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执行,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敏捷性和创新能力。

5、文化变革与人才培养

在数字化转型中,塑造数字化文化是企业家的第一要务,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接受数字化转型的想法,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公司文化。通常,公司的客户和员工都不愿意进行重大变革,这使得任何转型都难以执行。文化是任何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计划的关键基石。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改变,还需要建立一种数字化文化,让员工能够适应和接受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改变。

打造数字化文化,还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思维和技能上的培训。数字化人才及其技能决定了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生成过程中能否实现数据资产的衍生价值,也保障了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组织的实施和管理,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能力的关键。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要求企业不断学习和适应。只有那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积极拥抱新技术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该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相关专题

2024年,先进制造业产业信息平台将持续联合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通过产业研究、企业参访、人物专访、宣传报道、大会及专题活动、供需对接等形式,促进行业紧密交流与合作共赢。

温馨提示:

如贵方正在筹划2024年“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相关专题活动,欢迎联合推出更丰富的活动内容,共同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码咨询

相关阅读

★李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事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

★国家标准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发布(附下载)

★工信部: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研究制定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政策

声明

制造前沿,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本文编辑:微明

投稿及商务合作:13386409839(同微信)

微信号:amdaily

好文!必须点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