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是企业的内在需求,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研究表明,数字化相关技术可为企业提升约60%的作业效率,降低20%的人力成本,提升50%的管理效率。
1、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数字化转型将使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大大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加强创新,推动发展:
数字化转型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服务国家经济发展:
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对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促进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转型可以使国有企业各个环节的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费更加可持续,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6、肩负“时代变革”与“历史使命”:
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变革在发展的快速进程中持续上演,数字技术引领的产业升级正在重塑竞争规则和格局。处于其间的中国企业都应尽早启动自身转型以应对未来趋势。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对标世界一流的过程中,国务院国资委已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要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的要求和期望。
(1)数字化转型时代大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大致经历过三次阶段性转型:
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与转型变革同频共振。进入新时代,企业数字化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打造数字新能力,引领和带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升级,推动传统业务创新变革,催生新业态新产业,构建数字时代新商业模式,开辟数字经济新价值和发展新空间。
(2)国企数字化转型的使命担当
作为国民经济核心支柱,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社会价值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冲在转型发展的前锋。
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此前签署《关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央企业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升等方面有更高要求。在之前受全球疫情冲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国有企业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大型的变革,更多时候对于企业来说是整体的变革,需要从上到下进行整体驱动。结合国企数字化转型思考框架,国有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整体思考数字化转型路径。
1、政策及战略:数字化转型的导向引领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时刻考虑如何在有关监管部门允许范围之内合规经营,考虑到国家和地区政府和监管要求及变动,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数字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这方面的要求和限制。尤其是处于特殊地位的国企,更是应当及时关注相关法规政策。
在全面了解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后,企业需要制定一个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数字化转型融合进战略目标的业务、运营、组织、技术等各个要素,准备 3~5 年的转型路线图。“上兵伐谋”,战略制定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第一步,确定了行动的优先次序,将会为数字化转型带来从上至下的导向渗透与引领。
2、理及效益: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诉求
数字化转型最终赋能于企业业务与运营,为企业业务效益与管理效率提升带来积极的催动作用。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追寻新的收入来源、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客户体验,带来新的价值?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内部管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需要思考的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问题。
因此,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时,应当将管理及效益的提升作为关键指标,并在策略制定中围绕此指标进行相关能力的打造。而在数字化转型的效果评估时,也应当将此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因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发展指向之一,就是要对业务创新转型进行赋能、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重构,并通过业务和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转型,实现更大的价值效益,从而获取预期的战略价值主张。
3、技术与体系:数字化转型的坚实保障
支持和保障数字化转型有两大支柱:
一个是要素融合,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方面的价值支持;另一个是治理体系,提供管理方面的保障,更多聚焦在组织和人才层面,包括培育相应的数字化组织、培养和保留数字化人才,以支撑和落实数字化转型;通过两大支柱来确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系统性的控制,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开展。
在技术支持层面,当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能力已从信息化、集成化阶段,发展至当前的数字化阶段,如图所示。
在信息化阶段,以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为主,CRM 系统、ERP 系统、OA 系统、财务系统等多种应用系统,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大部分国企目前在这个阶段。
在集成化阶段,需要打通各个应用系统,使得数据、流程、身份等能互联互通,统一管理,建立包含身份治理、服务治理、数据治理等功能的集成平台,为应用系统间的高效流转赋能。这些能力,是企业迈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必须的,也是目前很大一部分国企需要提升的。
在数字化转型阶段,着重构建 PaaS 层的能力,并将其前两个阶段的能力沉淀以赋能数字化敏捷应用的开发,快速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包括数字化营销、业财管一体化等。这个阶段需要建立 API 管理、数据中台、低代码平台和身份管理中台。
这块可参考央企国家电网的做法:采用 织信Informat 企业级低代码平台强大底层能力,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出数据中台与多套信息化系统,并通过织信API功能打通信息孤岛,无缝集成原有系统与第三方平台,全面实现了互联互通。
当前的技术能力发展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但这并非只依赖于某一阶段的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数字化能力的构建,如有相应能力的缺失还需尽快补足。如此,才能筑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基,加快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工作。
4、安全与隐私保护: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底座
在利用和融合多种技术以适应新业务发展和创新,践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需要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课题。数字化的安全包含终端、连接、访问、数据、身份等很多方面,如何实现安全的动态预测、防御、监控、响应?
这就需要构建自适应安全架构的数字化业务平台,类似的框架早在 2015 年 Gartner 十大安全趋势报告就已涉及,在 2018 年,正式确认了“持续自适应风险与信任评估”(CARTA:Continuous Adaptive Risk and Trust Assesent)的安全趋势。如图所示。
自适应安全架构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相应的独立机制,会形成自己的闭环,譬如在攻击保护中的监控部分,当发生攻击或异常行为,监控部分会进行事故检测,并实现风险确认和排序,并完成事故隔离,产生的结果输出又为外部循环做准备。框架的核心是持续进行监测评估风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攻击机会并减少平均修复时间,访问是自适应的,并根据上下文而变化。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