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图2 非遗剧场主体建筑
一、展馆基本信息
图3 非遗剧场内部
图5 江苏非遗综合展厅
二、展陈理念与展陈内容
图17 民俗艺苑:惠山泥人传承教学课程
三、主要建设经验
图18 民俗艺苑旁沁园秦淮灯彩传承体验活动
一是确立传承人在展示中的首要地位,博物馆从业人员只发挥组织及辅助功能。传承人直接面对公众讲解非遗知识、个人从业经历、行业历史等文化信息,博物馆从业人员作为展陈组织及日常管理者,尽量不以传统讲解方式参与。例如,非遗馆展出的传统技艺类项目,都由非遗传承人及其长期驻场展演,和观众直接交流。博物馆作为展览组织者适度作为,主要是考评每一个引进项目在博物馆展览期间的展示情况,评估博物馆能否促进该非遗项目的保护。这个评估包含几个衡量指标:一是观众主观评价,二是和观众的互动程度,三是项目的存续情况,主要考察销售状况,以及行业内和观众对技艺的认可。指标评估为项目后续在展馆内的宣传、展览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总体来说,所有项目都会定期轮换,展馆希望为每一个江苏省非遗项目创造相对均等的展示机会。
二是重视非遗项目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关系,促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更好融入当代社会。作为博物馆,更多的是助推相关民间从业人员和公众积极参与到展陈中来,进行体验式、互动式展陈,提升非遗项目活力,激发非遗传承人更好地在当代社会中寻求转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收获社会效益。例如,非遗馆举办的“秦淮灯彩体验活动”,一开始只是南京博物院应个别观众的要求试点举办活动,后来通过媒体的宣传和参观者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要求参与进来,有效地扩大了灯彩培训的规模,实现了传承模式和产品需求的转型。博物馆这一中介工作激发了普通群众对非遗项目新的需求,影响并促进了传承人对行业发展进行重新思考,在当代社会中发掘自身更大的价值。
图20 秦淮兔子灯裱糊一对一教学
三是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策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拘泥于固定分类标准。展示和阐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遵循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展示中,非遗馆一方面通过墙面图文和多媒体数字形式对十大门类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另一方面,在展陈设计中主要针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相关项目进行区别展示,雅文化项目内容突出其高雅、大气的艺术特性,俗文化项目内容突出其趣味性、互动性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四、运营情况及未来提升计划
自2013年开馆至今,非遗馆在精心运营下,已成为南京博物院的展览特色,观众口碑良好,对南京博物院观众数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年,南京博物院受国际最佳遗产利用组织邀请,参加“第十四届最佳遗产利用博物馆评选活动”,分管院长王奇志在会上详细介绍了非遗馆的活态展示情况。
2014—2016年,非遗馆连续三年举办“梅花戏剧节”,特邀锡剧、越剧、扬剧、京剧、柳子戏、昆曲等剧种的“梅花奖”得主,到非遗馆演出经典剧目,深受观众喜爱。非遗馆还精心策划同类剧团汇演主题活动“锡剧大联盟”和“邀名角、赏京韵——全国京剧名家联盟展演”,推动了锡剧、京剧艺术的交流与发展。2015年,与香港进念·二十面体、江苏省昆剧院、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朱鹮艺术节”,古典印度舞、爪哇舞、中国昆剧、日本能剧和实验创作剧都在非遗剧场上演,开创了非遗馆跨文化、跨地域、跨表演的合作。2016年,非遗馆与地方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吴音雅韵:南京博物院·苏州非遗展演月”活动,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丰富的表演类项目,民歌、曲艺、传统舞蹈、传统戏曲荟聚一堂,让观众一饱眼福。
图21 锡剧大联盟名家联袂《珍珠塔》谢幕
未来,我们希望非遗馆进一步向文化传承空间转型,向公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加强非遗传承。开发博物馆作为国民教育第二课堂的落地形式,在博物馆内打造非遗活态文化传承基地,利用丰富的传承人资源开拓更多的项目推广衍生计划,尝试“从做中学”的方法,开发非遗教育课程,利用网络传播方式,逐步积累一批稳定的、参与度高的观众资源,让公众更广范围、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非遗传承保护中来。
目前,非遗馆的相关信息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包括:南京博物院官方网站(www.njmuseum.com)和“南京博物院”(ID:njmuseum)、“江苏非遗”(ID:jiangsufeiyi)两个微信公众号。体验活动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并提前在官方网站上预约;表演项目展演信息需提前在江苏文惠网购票。
五、展馆地址及参观方式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
交通路线:5路、9路、34路、36路、55路、201路、202路到中山门站下车即可;或乘地铁2号线,到明故宫站下,由一号出口向东300米。
开闭馆时间:周一上午9点—11点半,下午闭馆;周二—周日9点—17点。
观展方式:观众凭有效证件至服务中心领票后入场参观,团队参观请提前预约。
咨询电话:025-84807923
文字/图片:王美诗(作者系南京博物院办公室副主任、馆员)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6686.html
上一篇
商定咨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