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岳云鹏曾在公开表示:自己最爱吃的就是饺子。
饺子在国人的心中占据了很重的分量,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凡是传统佳节,家里面必不可少的菜肴就是饺子。
有菜有肉还管饱,人们自然喜欢吃,之前经济落后,人们的收入还不高,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
时间久了之后,饺子便不再是一道简单的菜肴,而是代表着家的味道,是外出漂泊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以妈妈的心,关爱每一个人。”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心里。
这是湾仔码头的广告语,曾经占据着国内饺子半壁江山的品牌,创始人臧健和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整述于本文结尾。
生了两个女儿后,因为婆家的重男轻女,惨遭抛弃,最后没钱买票回家,只好带着年幼的女儿在香港讨生活。
生活艰难,却从未想过放弃,臧健和在遭受生活重压的时候,坚守自己底线,绝不跟日本企业进行合作。
臧健和被称作是内陆版“老干妈”,她们都是女强人的代表,今天就来了解一些这位落魄母亲的创业史。
1977年,臧健和因为生活的原因,被迫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到香港讨生活,一家三口挤在不足4平方米的出租屋里。
刚到香港,臧健和听不懂粤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零工维持生活,刷碗,洗车等等。
摸爬滚打一年后,臧健和因为身体的原因,开始在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两个年幼的女儿便在身边帮忙。
10岁的大女儿帮忙和面,4岁的小女儿便踩在凳子上洗碗,一家人虽然辛苦,但也幸福。
臧健和诚信经营,很快就有了回头客,大家纷纷称赞她的饺子好吃,就跟家里面包的味道一样,讲过了解发现,过来吃饺子的都是北方人。
既然要做,就要做的最好,臧健和研究之后,把饺子馅的比例从肥瘦5:5改为3:7,饺子皮改为薄皮,这样一来饺子就是鲜而不腻,皮薄馅大了。
湾仔码头附近有一个日本百货公司的老板,带着女儿经过臧健和的饺子摊位的时候,一向挑食的女儿竟然一口气吃了23个饺子。
惊喜的日本老板就跟臧健和商量着合作的事情,说来说去,就是想要收购臧健和的饺子技术,询问配方,日本人提供设备,让臧健和提供技术,俩人合伙做大做强,打通日本市场。
这对于当时的臧健和来说是一个翻身的好机会,但是因为对方的身份,让她不得已多留了个心眼,就是关于饺子的品牌归属。
那时候就只是一个小摊位,说不上这么大的方面,臧健和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产品扣上日本的帽子,咋说都行,就是得保障品牌是中国的。
眼看着僵持不下,臧健和也不拖泥带水,直接表示: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别耽误我做生意。
干啥都想占点便宜的日本商人,最后无奈妥协了,到了最后谈判报价环节,臧健和再一次的震惊了日本商人。
原本11元一份的饺子,最后的报价竟然是12.5,这话一出,就引来在座人的哈哈大笑,询问道:你到底懂不懂做生意,难道不知道批发价要比零售价低吗?
臧健和也确实不是做生意的,但是她这样做是考虑到后期的包装打包等等各方面的支出,最主要的就是想多海外市场的钱。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跟“老干妈”是一样的,可以从网上搜一下,“老干妈”在国外的售价,留学生直言吃不起。
就这样,臧健和以一己之力不仅保留了湾仔码头的品牌归属,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日本商人,乃是我辈楷模。
话说回来,臧健和原本是山东人,怎么会到香港谋生,这中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还在积极建设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臧健和是那时候因为贫穷上不起学的一个代表。
求学不成就开始学技术,14岁的臧健和凭借着能说会道,待人亲和的性格,进入到一家医院学习做护工。
臧健和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就态度诚恳的请教,同事们也都耐心的跟她讲解,医院里的病人也喜欢跟这个待人亲和的护工说话。
时间久了之后,臧健和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收获了爱情。
医院里面一位泰籍华侨医生,初见臧健和就被她身上的明媚开朗吸引了,按耐不住情愫就开始展开猛烈追求了。
臧健和也一直觉得这个医生彬彬有礼,医术高超,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很快就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随着两个女儿的出生,一家四口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了,臧健和就把重心偏向生活了,医生就在医院忙碌着,典型的男耕女织。
两个人结婚十年,医生都没有带臧健和回自己老家看一看,自己则是每隔两年都会回去一趟,臧健和原本以为是丈夫担心舟车劳顿辛苦,之后才发现是另有原因。
医生的父亲在泰国突然离世了,赶回去奔丧的医生,三年都没有回来,臧健和带着女儿在家日思夜盼,终是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
越想越后怕的臧健和,决定带着两个女儿去丈夫的老家一看究竟,翻山跨海之后,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丈夫。
3年未见的丈夫并没有展现出多大的惊喜,而是满脸愁容,原来这三年没回去的原因是,婆婆嫌弃自己没有生出儿子,于是就给丈夫又娶了一个女人,两个人还生了一个儿子。
当时,泰国还在实行一夫多妻制,婆婆看着臧健和母女,就轻描淡写得说:你也别太伤心,谁让你生不出儿子的,看在两个女儿的份上,你也可以留下来,三个人一块生活也没啥。
臧健和虽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也绝不会允许自己生活在这样扭曲的家庭里,说完就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
为了寻找丈夫,臧健和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买车票了,于是母女三人就困在香港了。
臧健和刚到香港时,身上的钱只够勉强租一间不足4平米的小屋,吝啬的房东看她没钱,居然不允许让她的孩子到客厅玩耍。
语言不通的臧健和,每天只能在外出打工的时候,将孩子锁在屋子里,等到晚上的时候,回家跟孩子团聚。
两个女儿只能待在狭小的屋子里,早上锁门,等到天黑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第二天再重复。
臧健和早上去洗车,下午去饭店刷碗,只能从事最累的体力活赚取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如果不是一场意外,或许就不会有湾仔码头的品牌了。
如果说,甩锅是大部分老板必备的技能,臧健和刷碗的老板就是典型代表。
奋力刷碗的臧健和被喝醉酒的客人撞伤了腰,明明是客人的责任,为了不影响饭店的生意,老板睁眼说瞎话责怪臧健和挡着客人的路,不仅没有赔偿还克扣了半个月的工资。
臧健和去医院看腰的时候,又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以后都不能再干体力活了,家里面一时间失去了经济来源,孩子们的生活可怎么办啊?
当时人们看不下去了,纷纷建议她去领政府“公援金”,可都被她拒绝了,自己还没有到吃救济粮的地步,时刻谨记母亲的教诲:宁可迎风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无奈的臧健和只能到湾仔码头摆摊卖北方的手工饺子,赚取生活费,不承想,却成为了饺子的龙头老大。
1985年,臧健和经过7年的打拼,终于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家湾仔码头的水饺工厂,开始大规模的生产。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臧健和的产业越做越大,成立了一家又一家,有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买了一座200平米的豪宅。
她跟有钱人不同的是,别人的豪宅都是顺风水水,她的豪宅一开窗户就会看见阴森的墓地,这样会让她觉得平静且有力量。
臧健和的这一生都没有再找另一半,而是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用自身例子证明了:家庭的完整并不是按照人口来衡量的,而是爱得氛围。
两个女儿留学归来后,大女儿在打理家里面的产业,小女儿则是在一家通讯公司担任高管。
2010年,臧健和的身价已经高达50亿元,成为不折不扣的饺子女皇,湾仔码头也早已响遍了大江南北。
面对生活的磨难,臧健和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舍不得两个年幼的孩子,最终坚持下来,赢得新生。
2019年,73岁的臧健和在女儿的守护下在香港离世。
臧健和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你不放弃生活,生活就不会放弃你,在很多次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再努力一下,希望就会出现了。
参考资料:
1、纪录片丨《中华女儿——香港篇》
2、新华社|《湾仔码头”,狮子山下的奋斗传奇》
3、界面新闻丨《创办“湾仔码头”的臧健和去世了,她把水饺从小摊卖到全球》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