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即将到来,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还融合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习俗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来历简介,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王位,就想方设法迫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晋公子重耳就是在这次迫害中流亡国外,过起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流亡途中,有一回重耳饿的晕倒在地,随行的人在附近找遍了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这时,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跑到了僻静处拿着刀子在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拿着这块肉做成了肉汤给重耳充饥。
数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重耳登上王位后,对当年忠心追随他的人论功行赏,可独独忘了介子推。这时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也想起了这段往事,感到羞愧万分,随后亲自去介子推的家中请他,可过去后发现介子推已经收拾行囊带母亲去了绵山。
晋文公随即派人去绵山寻找介子推的下落,可怎么找也找不到,这时有人提议,用火烧绵山的三个方面,留下一个缺口,这样介子推就会跑出来了。大火烧了几天,却怎么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士兵们上山寻找,才在一处柳树下找到了介子推,这时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经死了,晋文公看到后嚎啕大哭,悔不该当初。后来在介子推的身后看到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深受感动,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下令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再次来到绵山纪念介子推时,发现当年烧毁的那棵柳树又重新焕发了新生,晋文公触景生情,便给这颗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昭告天下,把这日定为清明节,这也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吃青团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植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献中早有记载。清明本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周代就出现了“清明”这个词。到了汉代,《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静而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形成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规定清明在寒食节后两天,具体日子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唐宋时改为寒食节后一天。清明节因寒食节演变成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其由来则与绵山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有关。
4、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6、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一、《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唐)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二、《湖寺清明夜遣怀》
李群玉(唐)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三、《寒食》
韩翃(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清明日曲江怀友》
罗隐(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五、《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唐)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六、《闾门即事》
张继(唐)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975644476@qq.com
本文链接:http://chink.83seo.com/news/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