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1952年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学会全体会员合影,前排右起第6人是柯俊
二、创建金属物理专业
柯俊铭记汉森教授的临别赠言,“回国后搞科研就去研究所,办教育要到高等学校。前者轻车熟路,深入一点就容易出成果;后者辛勤耕耘,但是桃李满天下,影响更大。”柯俊充分认识到钢铁工业对于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性,1954年4月夫妻二人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报到,开始了执鞭教学、辛勤耕耘的教师生涯。他在金相及热处理教研组担任教授,为金相热处理专业讲金属物理课,教会老师和学生使用金相实验室中进口的蔡斯光学显微镜,指导相55、相56级学生作毕业设计等。
1955年,柯俊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物理化学系主任。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的领导们审时度势,同意了柯俊建立金属物理专业的建议,并授权他负责筹备事宜。金相教研组内成立了由柯俊、张兴钤、方正知、谢逸凡、蔡美良等参加的金属物理小组,开始着手筹建金属物理专业。
1956年6月,学校正式批准成立金属物理教研组,9月第一批金属物理专业学生入学。北京钢铁工业学院金属物理专业是世界第二个、中国的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为后来全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建立提供了范例。如柯俊应叶企孙教授之邀,为北京大学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授课,担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
为了提高从事金属学及金属物理专业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自1956年开始,柯俊组织了系列专题报告会。被约请的知名学者有林兰英、王大珩、师昌绪、钱临照、彭桓武、李荫远、刘益焕等。报告内容包括了金属的范性形变、相变、位错、组织结构等,听众踊跃,效果非常好。
当时,金属物理教研组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为首届(61届)学生开设专业课。但初创的金属物理专业既无教学大纲可循,也无教材可用。在这种情形下,柯俊、张兴钤、肖纪美、方正知四位教授迎难而上,分别负责金属物理各主要领域的教学工作,参考国际上的研究方向,总结国际上的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开始授课。为了弥补金属物理专业教材与实验指导书的匮乏,柯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翻译1951年由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编撰的《钢铁及非铁金属合金金相图片集》,该金相图片集于1956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名师荟萃,北京钢铁学院的金属物理专业走在全国前列,于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点,1988年成为国家教委颁布的首批国家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