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李子柒无可超越,但我们仍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李子柒无可超越,但我们仍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截至目前,李子柒断更前的最后一条视频《柴米油盐酱醋茶》系列的完结篇,整个系列仅微博平台播放量已经突破3.5亿次。这个数字是极具冲击力的,也让人文博主赛道震荡至今。

  图源《柴米油盐酱醋茶》系列的完结篇

  在她停更的这段时间里,一大批从业者涌进流量大潮,期待能站上潮头,因此“李子柒”三个字也以另一种形式在公众视野刷屏:

  “念乡人周周”被称为“男版李子柒”、“张同学”被称为“糙版李子柒”、“康仔农人”被称为“双人版李子柒”、“帅农鸟哥”则收获了“六边形战士版李子柒”的称号。

  在海外,“李子柒”三个字依然有效,已经陆续出现了“荒野求生版李子柒”“北欧李子柒”等等。李子柒引发的全球性风潮没有因为她的停更而消失,她过往的视频还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讨论,美国马里兰大学营销学教授安姆娜·柯玛尼曾

  表示:“李子柒的形象与美国人对中国和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一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有助于改善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

  不同版本的“李子柒”在大潮中起起落落,但行业内始终没有出现下一个定义者。许多人好奇巨大的流量究竟流向何方,然而只要翻阅李子柒的评论区就会发现,流量并没有失踪,流量背后是一个个站在原地等待的人。

  01

  对于李子柒之后涌入流量池的人来说,往往是起于形似,也止于形似。因为媒介是人感官的延伸,她的独特审美和对视频的理解是其他博主无法的。

  美拍是李子柒的起点,2016年3月,她发布在美拍上的《桃花酒》,手机拍摄特写镜头无法聚焦,请教专业人士后,她买了一台旋转屏的单反,又花了120元配了一个三脚架。

  在那个视频博主主要以口述文字传递信息的年代,她已经开始运用镜头语言。彼时,她会用扁担搅弄水波,踩着板凳和石头爬上树,用树杈固定相机,取景框框住美好,而镜头之外的扁担长板凳宽后来被李子柒从婚庆公司找来的摄影师接替。

  李子柒与摄影师

  然而摄影师更多是专业上的分担,比画面更清晰的是李子柒的个人表达:延时摄影加快了黑白更替,一年四季在十几分钟的视频中流转,庄稼破土的那一刻仿佛带着泥土的香气,长焦镜头带来远方湿润的空气。

  李子柒的视频是字幕解说,她和奶奶的日常对话是唯一的人声,四川话尾音拖得长,稍微一个上扬就勾起了观众的心绪。

  视频中的配乐也恰如其分,传统乐器的古意呼应着山林的肃穆和生机,韵律与意境成全“李子柒”式视听语言。因此,时至今日,再翻看李子柒几年前的作品好像还是新鲜的,因为不可比较,也就不会被时间淘汰。

  李子柒在剪辑视频

  02

  照猫画虎式的后来者在追求形似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技术和内容是完成视频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如果仅仅具备其中一个侧面其实意义不大。与许多博主强调快效应不一样的是,李子柒的视频是按照自然节律种出来的,是在历史长河中摆渡来的。

  想要在秋天开一缸新酱油,就要在春天播种黄豆;想要在仲夏喝桃花酒,就要在三月采桃花;想要在风雪天吃上火锅,就要在晴天晒干柴火;想要拍出制出一方墨,就要提前两年点油烧烟。这是春华秋实的朴素道理,庄稼地里的人都懂,也是李子柒拍视频的逻辑。

  根据李子柒的视频《文房四宝》,制墨的灰放置了一年以上

  在李子柒走红之初,曾经有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凭她一己之力不可能完成那些事,视频中的劳作是一种表演,而她则是团队精心打造的演员。的确,在新事物闯入视野的时候,审视的目光中很难相信有人会为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花费一番苦心和耐心。

  当时,李子柒面对质疑,发了一条洋洋万言的微博来「自证清白」。

  她坦言,在拍摄兰州拉面的视频前,她先是软磨硬泡拜师学艺,之后苦练一个多月,练到胳膊酸痛才拉得像模像样。拍摄过程中,仅仅是拉面这个步骤她就拍了2000多个镜头。由于制作拉面的步骤十分烦琐,面粉的白色又容易导致相机虛焦,她花了整整3天、浪费了10多公斤面粉才完成拍摄。那些废掉的面团被她做成馕,跟奶奶两个人足足吃了半个月。

  有人不解绵阳的山中为何会长出菠萝,是因为她提前一年将它们放进温室种到第二年(第二年回暖再种植在土地里),才正常结果。至于更娇嫩的草莓,则要在开花时一朵一朵人工授粉,在大雪纷飞的时节,用炭火升温。

  视频中云卷云舒的山村是李子柒的真实生活,也不是。为了拍出日月盈昃,寒来暑往,她常常要在凌晨打着手电筒上山,在雪地里苦守。镜头背后,她磨破过脚,也伤过手,滑下过山坡,长吁一口气。或许,不仅仅是视频中的山水,拍视频过程中的坚韧,也是中式审美表达的一种诉说。

  有人说,某种程度上,李子柒把古人的山水田园梦具象化了。但她的选题却没有止步于此,从2018年左右,她便试着将将传统文化用双手“做出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在一则视频中,李子柒展示了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到视频拍摄时,世上仅剩2位老师傅习得这项技艺。她前前后后学习并拍摄了4个月,才终于能够在木头上刻下“老宋体反字”:柴火的温暖,奶奶煮的清粥,田间的野鹤,还有地窖的老酒,都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现在,我要把它们带给你们。

  近景视频中,她的手部皮肤被泥土吸走了水分,纹理粗糙,左手大拇指在前几次的拍摄中被砸伤,指甲盖下依稀可见淤血。她右手持刻刀,每落下一刀,就要轻轻吹去木灰,她穿着布马褂坐在门前,一下一下地划开木料,细碎地器具撞击声,敲开了现代与传统、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大门。

  李子柒在雕刻活字章

  李子柒的视频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而这正是李子柒的视频一直展现并传递的。白岩松曾说:“如果能有更多像李子柒这样,来自民间并真的走向世界的网红,那中国故事就真的有得讲了。”但其实,李子柒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个鲜活的中国故事。

  03

  在这样一个被热点新闻推着走的时代,似乎一切都来去匆匆。红一时的人很多,而李子柒可以在潮水中站住脚,有人说是因为她和她的观众本质上都在享用一套共同的文化体系,这背后是千百年流传的农耕文明基因,无论何时,乡土都是中国人的底色。当疲惫的人们垂下头,李子柒的视频成为他们的精神故乡。

  不同于常规的宏大叙事,光影流淌中,李子柒以一个从小在土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农村孩子的视角挥锄掘土、肩扛枯柴、柴锅烧饭……她用几个月时间学习一项传统技艺,让人们想起慢下来也是可以的;她和奶奶投箸佳肴,习惯冷漠的人想起黄发垂髫的动人;她用近乎白描的写实,还原了我们民族基因里对桃花源的想象。雨落屋檐时,她伸手搅弄黑黢黢的火塘,温暖的火苗消融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与乡间土墙木屋之间的藩篱,看视频的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李子柒和奶奶

  对于湮没在外卖、网购和加班的都市人来说,李子柒的视频就像是情绪的排风口、情感的栖息地。但疗愈中她也让观众看到另一重事实:在诗和远方,采摘、劈柴、烹煮样样她都亲力亲为,没有哪个环节是轻松的,她说:“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更多的是取决于你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以及你是否愿意为之努力。”

  视频里的美好都是真真切切用双手创造的。7年前,李子柒刚回家时,她的小院,与普通农家院并无二致。7年里,视频记录着院墙内外一点一滴的变化,这一期做了个秋千凉亭,下一期挖个池塘修座木桥,烤面包时盖个面包窑,砌上花池种上各种鲜花果树,家里大到洗手台、竹沙发、罗汉床、小到蚕丝被、衣架、灯罩、衣服……我们一个视频一个视频的看着,李子柒的家一点点的变美变精致,这些物件儿,到现在都还在正常使用着。

  这样的生活态度渐渐形成示范效应,从网络社会延伸到现实社会。李子柒假期了城市人与乡村生活的新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乡村农人也看到了新的出路。

  李子柒最初拍视频就是为了在乡村谋生。当年奶奶重病,她决定离开返乡陪伴奶奶。为了生计,她开始经营网店,又为了给店铺增加人气在田间架起了镜头。

  走红后,她没有走上传统的直播带货道路。而是在视频中呈现食物的制作过程。整段视频中,没有带一个买字,但不少人愿意购买这些食品。他们似乎购买的并不仅仅是物品本身,而是一种关于美的想象。

  李子柒在制作蛋黄酱

  在李子柒的评论区,有人评论:我天天就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们不围观、不羡慕、不那么点赞的话,我还真不知道田园有那么好。曾经的李子柒也是如此,在她的早期视频中,留着卷的发型,那是一个农村姑娘努力融入城市生活的样子。但后来她坦然地穿着粗布麻衣,那是脚下土地给她的底气。

  人民日报曾评价:李子柒的样本意义,绝不应被忽视。以前,种菜、育肥、收割只是一种贫困而单调的重复,是看不到未来的停滞和封闭。而循着李子柒的脚步,农村人发现自己熟悉的山水和生活可以成为陌生人眼中的风景,他们过去愁销路的农产品也可以被追捧,然而比销量数据更珍贵的,是他们眼中望向美好的光芒。

  曾经,有人质疑李子柒的视频展现的不是真实的农村,认为真正的乡村除了田园牧歌还有许多一地鸡毛,而今天的农村正朝着李子柒视频中的美好生活追赶。在成都的明月村小院里不仅有小汽车,还有新栽的花苗在李子柒的家乡绵阳,村子里不仅小洋楼林立,返乡的年轻人也涌上了新修的村路。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号角下,农村资源正在逐步走向值钱的道路,李子柒的小村小院也会逐渐变成每一个中国农村的小村小院。在国家和人民的努力下,李子柒带给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已然开花结果。

  李子柒在自家小院中

  04

  让线上停更的李子柒出现在线下,利他,似乎是唯一的理由。

  不久之前,李子柒接受了《鲁健访谈》的采访。当鲁健聊起她的原生家庭时,李子柒不诉苦、也不掩饰,她认为自己很幸运,那是一种历经过千帆后的温良。

  小时候,她的父母离婚、爷爷去世,奶奶跑去妇联,说这个小孩子现在爸爸妈妈都没了,爷爷也没了,看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书学费的问题。后来她是靠着奶奶拉扯和妇联资助长大的。

  那些年,有时妇联的阿姨会把她接到家里一起过年,她第一次看到桌上的鸡蛋时,问她们我可以吃这个鸡蛋吗,她们听后觉得很诧异,回答当然可以吃的。李子柒说因为在自己家,鸡蛋是要卖钱的,不能随便吃。

  她是笑着讲完这些事的,她说:“我的生命被别人照亮过,就像光一样。”

  被光照亮过的人,总是想着要让光照亮更多人。她当服务员领着300元工资的时候,资助了一个贫困的孩子。2020年,当她得知北川有的小学电脑使用多年、配置较低,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就向北川9所小学捐赠100台电脑。

  粉丝们的观众或许是她人生中的第二道光,曾经她只是拍下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后来她打算“打造中国老百姓可持续、可发展、可推广、可、可传播的新百年的中国新农村”。

  身兼“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使”等角色,她在停更的日子里与农村青年分享自己的心得,也默默学习羌绣、北京面人等新的传统技艺。她说她心里有一个长长的愿望清单,有很多想要去拍摄的内容和想做的事情。对这个世界,李子柒想做的和能做的,还有很多。

  05

  虽然李子柒停更了一段时间,但类似于“带头人”“大使”之类的头衔和荣誉都没有在她身上消失,其中隐喻着主流价值观给予她的认可和信任。因为她不仅仅是一个视频博主,在很早之前她已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象征着一种文化输出。

  在外网,李子柒拥有1700万粉丝,是订阅数最多的中文频道,即使停更一年,也还没有人能改写她创下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无数外国人通过李子柒的视频开始了解“中国”。除了附上英文标题,李子柒的视频原封不动地出现在老外面前,而这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以此为傲,这是一种不必迎合的底气,也因此才有了白岩松的的那句: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却讲好了中国故事。

  2021年初,李子柒发布了一则腌制腊肉、萝卜条、白菜的视频。这是四川人在冬天的习俗,老一辈的人几乎都能制作美味的泡菜,而中国泡菜最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明确提出,菹者,酸菜也。菹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泡菜的专用字。

  但是不少韩国网友却纷纷发表一些诸如“请注意,泡菜是我们韩国的传统食物”“感谢中国人介绍韩国饮食泡菜”“泡菜是你们每顿饭都吃的吗?是我们韩国人每顿都吃的吧”之类的言论。

  文化会塑造自豪,有时也会反向形成偏狭,在泡菜这件事上,韩国人是一个典型。李子柒的视频打破认知的闭环,为长期以来的误读打开口子,这种新形式的文化输出正在全世界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当全世界都在看向东方,李子柒的文化输出却不局限于向外,更朝向未来的。在2021年11月底,她受邀参加广州2021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希望青少年的理想是当网红。

  她提起,身处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智能产品过早地接触到一些零散的信息片段,“至少得让他们知道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的,要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在过往的视频中,她就尝试过用视频给孩子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正能量的东西。例如《一物一生》系列短视频,正是来源于一个网友的互动——“班上小朋友以为水稻是长在树上的”。为了让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她拍摄了种子从萌芽、生长、成熟,再到搬上餐桌的过程。

  一物一生,一花一世界,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华与冬藏更替中,她用一草一木、一餐一饭影响着许多人。她让生于民间的非遗也传于人间,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的参照。

  与此同时,李子柒的视频也关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命题,文化输出从来需要的都是最大公约数的表达,而她的视频已经成为全世界无远弗届的存在。在她离开的日子里,虽然没有更新,但YouTube上的粉丝数增加了几百万。

  即使过了这么久,全世界人对李子柒的期待有增无减,但李子柒却说:“‘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对于美好的东西,对于传承,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

最新文章